钟林,原名蔚麟,字秋初,1900年农历七月十五出生于双峰县蛇形山镇泉山村。他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首任重工业部副部长,1967年去世。
投身工农革命运动
1917年钟林考入湖南甲等工业学校。当时,家里已卖掉水田供学,无法再支持他在学校寄宿的费用,为节省开支,磨砺意志,钟林便寄住湘乡会馆,自己做饭、洗衣,坚持学习。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在省城参加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毛泽东在长沙发起“驱张”运动时,他在积极响应罢课斗争。毕业后他前往上海益申电器公司当学徒刻苦钻研电学,很快就被提升为技术员。1920年,上海发起成立党的早期组织,传播革命思想。钟林于此时结识了同乡李中,从李中处借阅了《新青年》杂志,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了党组织发动的工人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时,钟林离开上海回到湖南。同年冬,他在湘乡县城以帮办电灯公司为职业,秘密参加王则鸣领导的革命活动。1926年北伐军入湘后,钟林在王则鸣的领导下,奔走湘潭与长沙,联络革命同志开展革命活动。是年8月,他在长沙清水塘经王则鸣与龚际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时,他郑重发愿:“生为共产党人,死为共产党尸!”钟林入党后,接受中共湘区区委的派遣,回到湘乡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冬,他在县城参与工农革命运动的同时,还与同乡彭少彭回到家乡嘉谟镇开展农民运动,组建中共嘉谟镇姚桥支部。1927年初,中共湘乡地方委员会建立,钟林被选为地方委员会委员。1月初,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到湘乡,钟林参加了接待与汇报。1月12日夜,中共湘乡地方委员会举行党员扩大会议,他和同志们听取了毛泽东委员对农民运动的重要指示。会上钟林坚决拥护毛泽东“建立农民武装”的主张,并提出一定要让打过土豪的农民参加农民武装,才是可靠的农民自卫军的建议,因而受到毛泽东的赞赏。马日事变发生后,中共湘乡地方委员会组建“工农义勇军”,准备赴省参与农民围攻长沙;同时建立“救济委员会”,由钟林负总责。但是,由于陈独秀在党内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终于失败。
打入敌人内部的兵工专家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钟林先是回到家乡,参与恢复党的组织,继续开展地下斗争,后来遭到反动派的通缉,便转移到武汉、上海等地。在上海,他化名钟麟报考沈阳兵工厂技术员。不久,该厂附设的硫酸厂发生故障,雇请一位日本专家维修。日本专家索要30万银圆,还提出无数附加条件。并狂妄地说:“能修好此机器的中国人未出世。”钟林知道后异常气愤,毛遂自荐。他经过苦心钻研,终于排除故障,维修成功。因而得到厂长洪中的器重和信任,洪任命他为硫酸厂的厂长。自此,钟林一方面以硫酸厂制造为专业,一方面继续秘密参加革命活动。期间,他与隐蔽在上海的同乡共产党员聂昭良等取得联系,将兵工厂制造手榴弹的图纸,暗地交聂转送给江西中央苏区兵工厂仿制。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改名钟林,跟随洪中厂长移到南京。洪中调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时,向南京国民政府提议,派钟林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兵械制造技术。钟林征得地下党同意后赴美,期间他拼命钻研兵工技术,准备回国后用于革命。他留学归国后,任汉阳兵工厂附属硫酸厂主任。在此,他与中共地下党接上关系,支持和掩护彭少彭、李少昆、王维舟等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活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汉阳兵工厂迁湖南辰溪,钟林被派到辰溪建厂。翌年,他离开辰溪去重庆,以在国民党中央兵工厂任职的合法身份,与曾昭抡、候德榜、吴韩初等著名进步科学家保持密切联系,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中国“卡秋莎”之父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钟林通过曾昭抡与国民党要员俞大维的亲缘关系,到俞家探听到俞大维正代表国民党与美国商洽采购军火准备打内战的机密情报,立即通过西南局转告毛泽东,使中共及时揭露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反共”的阴谋。1946年夏,钟林奉党的指示搜集和掌握火箭制造技术。他在重庆国民党兵工署发现一枚美国制造的火箭弹,小巧轻便。他想这种火箭弹,最适合人民军队使用,便暗中到成都,亲自分解、研究、改造,终于试制成中国第一枚火箭弹。后来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重庆地下党遭到破坏,钟林携带火箭弹制造图纸,几经辗转,抵达石家庄。毛泽东知道此事时,高兴地说:“老钟回来了,要好好接待!”并派聂荣臻、黄敬等前往石家庄迎接。此后,他在革命根据地继续从事火箭弹研制。1949年9月,他指导工厂正式生产了中国第一批自制火箭弹。试炮时,来了许多苏联专家和各大军区司令员。试炮成功,苏联专家翘起大拇指对钟林说:“恭贺您,中国有卡秋莎!”后来,中国的“卡秋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贺益德 罗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