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04日> > 第17版 > 新闻内容
新育龄妇女的生育间隔为2-5年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在法律上取消了生育间隔,但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生育间隔过短或过长,对母亲、胎儿和新生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生育间隔为大于2年并小于5年。

  一、生育间隔的概念

  医学界如何计算生育间隔呢?常用指标包括IPI和I0I。IPI是指生产活胎婴儿的时间与下一胎怀孕时间的间隔。I0I是指一次怀孕终止的时间与下一次怀孕时间的间隔,上一次怀孕终止的结果可能是生了健康的宝宝,也有可能是流产或者死产等情况。

  二、生育间隔太短的危害

  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生育间隔在1年内再次怀孕,发生自然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及贫血、死胎死产、产妇死亡等风险明显增加。这些不良妊娠结局大部分比较严重,如胎盘早剥为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产后短期内怀孕,儿童死亡率和脑瘫发生率都明显增加。子宫破裂发生率,生育间隔在12个月内为4.8%,超过24个月者下降到0.9%。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研究发现,产后二年内怀孕的母亲生下自闭症宝宝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0%。

  研究表明,生育间隔在6个月以内再次怀孕,比生育间隔1年的危害又要大一些,低出生体重儿、早自然流产、死产等发生风险比正常产妇增加30-90%,产妇死亡、产后出血、胎盘早破和子宫内膜炎、贫血等的风险也显著升高。美国犹他州卫生局官网指出,妈妈怀孕和哺乳消耗了身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叶酸和铁,体重和肌肉力量也发生了改变,间隔太短怀孕不利于妈妈营养状况和体力的恢复。

  剖宫产后过早妊娠危害更大。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生育,如果生育间隔短于24个月,子宫破裂风险增加3倍以上,胎盘前置风险增加1.7倍,胎盘植入风险增加5倍以上。如果生育间隔小于18个月,早产儿、胎儿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较高,新生儿死亡率也高。如果生育间隔小于1年,母亲死亡率也会增加。

  产后短期内怀孕,人工流产的风险也明显增加。产后1年内人工终止妊娠,无论是否实施宫腔操作均会增加出血、子宫收缩不良、感染、宫腔粘连等发生的概率,手术中发生子宫损伤的风险加大,甚至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阴道分娩后3个月、剖宫产后半年内及哺乳期进行人工流产属于高危手术范围,由于产后的生殖器官还未恢复正常,哺乳期子宫壁薄、软,做了剖宫产的妈妈子宫上还有伤口,人工流产时更容易发生损伤,如子宫穿孔、膀胱肠管损伤、大出血等等,对身体的损害很大,有时发生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剖宫产1年内再次妊娠,如果做人工流产,手术难度也很大。一方面由于子宫切口愈合不牢,容易穿孔;另一方面,胎盘附着在疤痕处,容易发生粘连,造成吸宫不全。此外,少数剖宫产手术后感染,造成子宫形态改变,宫腔迂曲,更增加了吸宫不全的机率。

  生育间隔大于2年可避免30%的孕产妇死亡率和10%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

  三、生育间隔过长的危害

  1.生下自闭症宝宝的风险增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研究发现,产后二年内怀孕的母亲生下自闭症宝宝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0%,产后4年以上怀孕的同样存在类似风险。

  2.孕妇患子痫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生育间隔在5年或5年以上再次怀孕会增加孕妇患高血压和其他器官受损的风险,使子痫的发生率增加。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24小时内,分别被称为产前、产时和产后子痫。表现为孕妇出现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手足抽搐,少倾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这种疾病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一旦发生母儿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增加。

  3.增加高龄产妇的发生率。如果第一胎的生育时间较晚,生育间隔又过长,就会成为高龄产妇。女性超过35岁以上再怀孕就属于高龄产妇,高龄孕妇无论是怀孕还是生产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生出的宝宝畸形概率较高,身体较弱。具体表现为:不孕症发生率增大,心理状况不佳,胎儿患唐氏综合症的几率飙升,先天畸形的概率增加,出生时的孩子身体较弱,流产率攀升,难产率增大,早产、死胎的风险高,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大,产后身体恢复较慢,乳腺癌患病率增大。(市计生协 肖升红)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