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启蒙数学方法是让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学数数,然后再做加减法,死记硬背乘法口诀……这种填鸭式学习方法,忽略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对过程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多元化数学思维的培养。中科院长期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罗静博士曾说过:“所谓数学启蒙,首先是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然后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数学启蒙应从2岁开始,可以试着按以下方法进行数学启蒙。
一、数学启蒙方法
在数数的同时,要帮助孩子理解数与数的关系,掌握数的概念,这对学龄前的孩子大有禆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思维模式和智力发展。数学启蒙不能局限于数数,更不能采取记忆的方式背数和背数学运算,研究表明,孩子依靠记忆、背书得到的熟练性,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有些孩子读小学时数学成绩很好,但到读初中、高中时就急剧下降,原因就是小时候的能力培养不够。要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如果对数学没有兴趣,怎么教也是无用功。可以买一些数学启蒙的绘本来给孩子读,可以用数学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讲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小事故来培养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宝宝穿衣服时,可以数“一粒扣子、两粒扣子……”;看到高凳子和矮凳子,可以给宝宝讲高矮的概念,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给宝宝购买合适的绘本,通过讲故事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掌握从数到序、从量到简单的运算等数学启蒙知识,生动又有趣,适合给2-5岁的学龄前幼儿阅读。给孩子购买一些益智玩具,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益智玩具的过程中,对数学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在无意中就会培养起数学的思维能力了。如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对于数学中的形状有了一个认识,能够认识到一些数字,而且这些积木是需要找规律才可以搭起来的,能够帮助孩子去探索这些数学规律。可以给孩子购买有声数学挂图,按着播放按键,就会播放出相应东西的声音,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孩子还是喜欢的。对于4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购买一些逻辑思维工具书,比如逻辑狗和欧智宝,引导孩子由易到难进行学习。逻辑狗是教具和书的结合,结合了数字、图形、空间、计算和逻辑。每页的正面是题目,背面是答案,可以真正做到玩中学。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运算,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数学启蒙内容
1、教孩子数数。数数是数学启蒙的基本功,要根据生活中的实物教孩子数数。
2、明白数和物对应,并认识到量。很多孩子数数只关注数字,却不关注“数字”背后的含义,数了半天只是记住了数字的叫法而已。精明的家长教孩子数数,都是根据具体的实物来数,让孩子数家里有多少只碗,数自己有多少块积木,渐渐的,孩子就会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就会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就会明白数是和物对应的,从而认识到量。
3、建立数字逻辑。当孩子完成数数之后,要对数量关系进行总结。例如,带宝宝数到只有三级台阶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停下来问宝宝,这里有几个台阶呀?刚开始都不会有答案,宝宝只会一脸懵地看着你,父母要耐心解释:“宝宝,你看,这里一共有三个台阶,1、2、3。”多问类似的问题,同样将这样的问题融入日常生活,重复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数完数之后,还要总结数量,当你问他东西数量的时候,他就会自动完成数字和数量关系的对接,从而回答数量问题。
1过去才是2,这个数字逻辑在日常生活中很简单,也很重要。父母在教宝宝数花朵的时候,每次都要反复让他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你手里有一朵花,那就是1,同样的花有两朵,那就是2,拿走一朵又变成了1。
4、学会打破数字的惯性。很多时候,孩子对数字会产生惯性。何为惯性?比如一排积木,数来数去自然就着积木的个数去记忆,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数字定义在相同的物件上的。要先让孩子明白数字对应物品的含义,再把所有玩具混在一起,让孩子数一数自己有多少个玩具。这样反复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数字包含的概念就会慢慢延伸出来,就会打破数字的惯性。
5、认识形状。在生活中,用那些最常见的东西教孩子认识形状和颜色。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分类小游戏,将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相同颜色、不同形状或者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东西放在一起,让孩子慢慢发现生活中的形状。
6、感受空间,并辨别方位。教孩子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位词,用生活中的实体场景来让孩子理解这些方位词的含义。比如书本在书柜上面,垃圾桶在桌子下面,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他自己的左右手。对理解能力好的孩子可以用太阳的方位教孩子东西南北啦。
7、培养时间概念。很多孩子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作息习惯。父母想要提醒孩子到了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时,不妨引导他先看看时钟吧,以培养时间概念。“瞧,9点了,该睡觉了。”“天都黑了,现在几点了呢?是不是要准备吃晚饭了?”。
8、让孩子学会比较。长短、高低、胖瘦、大小、多少、轻重……这些都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常用词汇。同样的,父母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场景一点一点教给孩子,直到孩子学会了比较。在超市买东西时,让宝宝一手拿苹果,一手拿葡萄,然后问他:“宝宝,是苹果重,还是葡萄重呢?”宝宝回答完毕,还可以带他去称重的地方验证一下。2个苹果比1个苹果多,可以引导孩子明白2大于1。只要有心,生活中什么都能拿来比一比,量一量,教孩子学会比较的机会无处不在。
三、千万不要强迫孩子
很多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在某个年龄段数到某个数字,或者了解某个数学概念,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每个孩子对数学敏感的时期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可能会早一些,有些孩子可能会晚一些,如果发现你的孩子数到一个数就数不下去了,经耐心引导也无剂于事,说明孩子的极限就在这里,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不能强迫。要顺应孩子当下的心情和状态,充分理解孩子接受数学的困难和不易,遇到瓶颈时,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和暴躁,再跟孩子沟通,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将来厌学的情绪。一般来讲,孩子对数学的敏感期为4.5-7岁。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员GregDuncan指出,越早发展数学技巧,越能让孩子拥有巨大的优势。父母可以从2岁开始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但要顺应自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市计生协 肖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