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中旬,一则电讯震惊了日本朝野:侵华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在冀西黄土岭地域被八路军击毙。
同年11月26日,东京为阿部降半旗致哀。东京报纸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皇军自创始以来,在以往众多的战役、事变中,关于中将级将领的战死尚未见有先例。”
给“皇军”开创这个先例,指挥神炮手将阿部击毙在战场的是被前国防部长迟浩田赞誉为“华夏名将,吾辈楷模”的陈正湘。
陈正湘,原名陈逸成,1911年10月出生于新化县圳上镇一个贫苦家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24日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9年10月末,日军调集重兵开始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冬季“扫荡”。11月1日晚9时许,陈正湘接到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打来的紧急电话说,盘踞在涞源县的日军将于2日午后分三路合击倒马关、吉河线的八路军,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集中一、二、三团主力,利用雁宿至三岔口峡谷地段,首先歼敌左路。杨成武命令陈正湘率一团在1小时内出发,于3日拂晓前隐蔽进入雁宿崖、三岔口东山伏击阵地。
晚10时许,陈正湘率部队沿着山间小路,冒蒙蒙细雨,向预定集结地急驰。3日晨到达雁宿崖东山展开。在兄弟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拼杀,日军迁村大佐部600余人几乎全部被歼,只有迁村大佐带着极少数人逃脱。
迁村大佐在雁宿崖遭我军歼灭性打击后,蒙疆驻屯军最高指挥官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从张家口调遣日军增援涞源,急于寻找我军主力,企图报复。
4日凌晨,阿部规秀亲自率第二、四大队1500余人,分三个梯队向涞源城出发,往一分区腹地扑来,急于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
根据当时敌我情况和地形条件,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决心予敌以沉重的打击,并于6日晚上下达了歼敌于黄土岭至寨头地域的作战命令。
7日上午8时许,日军向上庄子、察头方向开进。当其后尾已离开黄土岭,先头就要到达赛头时,战斗打响了。在二、三团还有稍后赶来的一二O师特务团配合下,陈正湘率一团从正面即赛头方向予敌以迎头痛击。
战至下午4时多,日军已伤亡过半。陈正湘在793高地团指挥所用望远镜向整个战场瞭望,发现敌主力集聚在教场东西山谷的河滩中,正组织兵力企图反扑。在南山根部东西间的山梁有三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陈正湘从望远镜中发现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敌军官和几个随员,军官们正举着望远镜向我793高地及上庄子方向观察,在教场小河沟南面距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有腰持战刀的日军军官出出进进。
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可能是日军指挥所,南面小山包则是敌人的观察所。他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向炮连连长杨九坪传达命令:迫击炮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立即展开,隐蔽地构筑发射阵地。当炮兵连进入阵地,杨连长和炮兵到指挥所领受任务时,陈正湘给大家示范,用望远镜指着那两个目标问,迫击炮能否打到?杨连长目测距离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当炮手迅速做好准备后,陈正湘再次要求,必须一次就将那两个目标摧毁。随即,陈正湘抬起右手向下一甩,并大喊一声:“打!”四发炮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在目标点爆炸……
硝烟消散后,只见小山包的日军拖着死尸和伤员,正狼狈向山下撤,独立小院之敌跑进跑出,显得异常慌乱。
后来陈正湘从敌广播和报纸上知道,阿部规秀被八路军迫击炮弹击毙。阿部规秀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恶贯满盈的敌酋,被陈正湘亲自指挥炮手击毙,所谓“名将之花”终于葬身在黄土岭山谷,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日陆军省当年11月21日公布的材料上写道:“阿部中将……在这座房子前院下达作战命令的一瞬间,敌人的一颗迫击炮弹飞来在距中将几步远的地方落下爆炸。瞬间,炮弹碎片给中将的左腹部和双腿,以数十处致命的重伤……大陆战场之花凋谢了。”
雁宿崖、黄土岭战役,先后歼敌1400余人,轰动了全国,震惊了日本朝野和军部。陈正湘部署得当,指挥果断,立了头功。日军驻涞源警备司令小柴给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信中也承认:“麾下之部队武运亨通,常胜不败,鄙人十分钦佩……”。
1995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播放了电视剧《黄土岭1939》,剧中展示了陈正湘指挥击毙阿部规秀的场景。(阳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