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娄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全面深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质,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志愿红”闪耀娄底大街小巷,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生力军。
高位推动有力度
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全面深化
2015年以来,娄底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娄底市关于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通知》《关于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将志愿服务纳入考评体系,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建立志愿者注册工作机制。2018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全市志愿者队伍从最开始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目前48万名注册志愿者。全市志愿服务组织从2013年仅1家,发展到2019年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3个、行业枢纽型组织1个、志愿服务站(岗)60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1815个。
管理规范有成效
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质
礼遇志愿者,让有德者有“得”。7月12日,娄底64名获评2019年省市最美志愿者和2020年省市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免费体检。娄底强化对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激励,通过加强培训、以奖代补、搭建平台等方式帮助其成长壮大,市慈善志愿者协会、市蓝天救援队、市双星公益社等优秀组织逐渐成长为家喻户晓的优秀团队。
志愿服务如火如荼,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娄底中心城区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制度流程(“三统一”)要求,投入110余万元,分级分类高标准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300多个。娄星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62个。志愿服务项目标准化建设有序推动,“志愿新时代,共创文明城”15大类40小项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两年深入推进,通过组织项目大赛,评选出娄底市首批“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活动品牌有亮点
志愿服务社会化影响不断扩大
2019年2月,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示,娄底市3.8万多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的“党员进基层·情暖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入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近年来,“志愿服务我先行,文明娄底展风采”“志愿新时代,共创文明城”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相继开展,“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常态开展,“三关爱”蔚然成风,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文明创建、脱贫攻坚、抗冰救灾、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各项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新化县上梅街道“上梅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微治理”新模式卓有成效,娄星区“乐坪乐”“长青藤”“花开花山”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群众点赞。
“文明交通劝导”“守护上学路”“温暖回家路”“心理健康辅导进社区”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处处绽放“雷锋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肖光盛、“中国好人”梁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郭远红、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娄星区税务局办税大厅和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娄星区街心社区、贤童社区等志愿服务领域的全国先进典型。
服务中心有作为
志愿服务专业化能力不断提升
“请问一下,现在头晕,胸有点闷,没发烧,该去哪里看病?但我又不敢出门。”2月14日,心理咨询师曾恕在“抗击疫情、心理护航”微信群里值班时,网友“青春有你”发的这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随后马上与她进行微信交流、支招解惑。疫情期间,70余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在线轮流值守,服务市民1400余人,解决危机干预事件8起。
抗击疫情,温暖同行。全市7000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近14万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村庄、社区、小区、交通路口、交通场站、复产复工企业、商超等地协助开展值班登记、测量体温、外来人员劝返、入户排查、消毒、发放口罩、宣传引导等工作,提供社区便民、社会秩序维护、专业医护、心理疏导、物资捐赠等志愿服务。844名机关党员志愿者编成45个临时党支部深入社区参与一线防控或担任驻企联络员,积极协助社区和企业开展防疫宣传、入户摸排、小区封闭式管理、消毒杀毒和物资运送等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在战斗中得到锤炼,专业化能力明显增强。(邓涛 毛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