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是什么?
是铁骨铮铮,是满腔热血
是身许国家,是自强不息……
检察官是什么?
是维护公平,是捍卫正义
是察微析疑,是敢于担当……
当军人和检察官碰撞在一起
会擦出怎样耀眼的光芒?
孙平:兢兢业业,践行检察为民初心
日前,“娄底市2020年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公示,孙平就在其中。他1980年入伍,1995年转战检察事业,默默耕耘25年,现任娄底市新化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支部副书记。
在检察院,孙平保持和发扬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细致认真、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和品格,带着真心驻村帮扶,带领百姓脱贫;带着细心管理车辆、食堂、服装、枪弹,确保干警衣食住行无忧;带着爱心献身公益,让受惠群众绽放幸福笑脸。多次荣立三等功,受县委政府嘉奖,获评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年度考核优秀……他,老骥伏枥;他,韶华不负。
把扶贫当作温暖人心的事业
2009年,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孙平等四名同志挂点帮扶建设新化县坐石乡新光村,并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该村位处偏远、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人多地少、收入微薄、基础设施落后。进村后,他们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开会讨论、制定计划、分清主次、逐一落实,并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分赴县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建设局、公路局、水利局、国家电网等部门争取政策、协调资金。两年的时间,为该村争取项目资金40余万元,筹措捐款1.8万元,修通水泥路3.5公里,率先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帮扶种植油茶林600余亩,为全村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起,孙平转任坐石乡石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年,赴槎溪镇鸟坳村扶贫2年,赴槎溪镇凤塘村(原凤阳村)扶贫4年。在凤塘村,他与扶贫队一道,宣讲党的扶贫新政策,结合新政策帮扶村民产业发展,进行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争取并实施饮水工程,翻新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启动滚水坝新建桥梁工程(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等。2018年底,该村成功实现整村脱贫。
2019年,孙平转赴槎溪镇桐凤村结对帮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五个一”、落实“五同五要”、做好“五看五查”、积极“扶贫消费”,脱贫户杨亲益高兴地说:“孙平同志在这里帮我们扶贫,帮我把房子、水电都搞好了,公路也修通了,我心里特别温暖,感谢党的好政策。”
把后勤做成尽善尽美的人生
与孙平打交道,经常会听他讲:“后勤工作,事情又多又细,对人要笑脸相迎,对事要细致入微,不然容易得罪人。但是,更要公平公正、敢说敢做,这样才能对得起胸前的党徽和检徽。”走进他的办公室,办公用品、书籍等摆放整洁有序,各种台账誊写清晰、井井有条,看上去就像军营宿舍叠好的被子,如“豆腐块”一般棱角分明。
车辆,让孙平管出了名堂。他从制度入手,起草制定了《新化县人民检察院执法执勤、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规范驾驶员出车、入库、油料使用、保养维修、安全驾驶等,连续十年无事故安全运行;规范干警填报、提前申请、合理拼车等,既节省了车辆开支,又进一步规范并节省了差旅开支,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把奉献视为惠及百姓的追求
新冠疫情期间,孙平敢于担当,挺身而出,他自愿担当起“抗疫宣传员”:通过自己录制、委托别人录制、网上下载等方式制作出多种风格的抗疫小贴士音频,一个人拖着音响在社区循环播放,让原来最惹人烦的“大喇叭”变成了众人爱的“安心曲”。
近几年,新化县委政府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根据安排,检察院负责桥东社区部分区域街道整建。孙平毅然将责任扛在肩上,不管风雨冬夏,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带领人员进行卫生大扫除、指挥车辆有序入位停放、文明劝导等。“请本周参加社区卫生清扫的同志8:30在大门口整队出发”成了新化检察工作微信群每周五的“固定动作”。
每年春节值班,排在除夕夜的总是孙平,他简单的想法透露出无私和奉献:“过年了,同志们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到单位值班很不方便。我就住在院子里,方便一些。”
孙平,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用四十年风雨兼程,深刻诠释了一个检察人的担当和使命。(肖连金)
胡建华:平凡岗位,谱写不平凡的乐章
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胡建华用近30年的工作历程,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作为、退役军人的忠诚热血和人民检察官的勇敢无畏,荣获“娄星区最美退役军人”。
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战士
胡建华18岁参军入伍,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自入伍以来,他始终把提高自身政治、军事素质、业务能力为标准,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优秀士兵”、“优秀干部”,荣立三等功两次。
2006年,胡建华转业来到娄星区人民检察院。在2018年初安排其担任水洞底镇白晃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时,他坦言压力大、责任重。可曾经是军人的身份告诉他,服从命令是天职!既然安排了就一定要服从,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他深刻钻研上级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虚心向村干部和其他驻村工作队的同志请教,了解所驻村的详细情况,为日后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
胡建华所驻的村是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收入来源少。来到白晃村,胡建华第一件事就是和驻村工作的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6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还经常走上地头、村口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话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段时间调研走访、交流和资料的熟悉,他就把村里的情况基本了解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干部,他暗下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村里帮扶对象60多岁的周继春,在家摔伤却无人照料,胡建华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驾车将周继春送到医院,安排其住院治疗。在帮其办理住院手续时,发现周继春的低保证没有盖章,无法享受就餐优惠政策,于是又迅速帮忙办证。忙一圈下来,已经华灯初上,他就着一个盒饭解决晚餐问题。出院后周继春感激涕零的说“胡干部,你真的对我太好了”,并悄悄用红纸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村部醒目位置,对他的行为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在驻村过程中,胡建华发现白晃村村民农产品销路不畅,多数农产品只能自留。胡建华便积极向院里反映情况,最终在院党组和检察长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干警食堂,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贫困户的粮食、土鸡、鸡蛋、猪肉、牛肉等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走向了干警的餐桌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据统计,近年来,娄星区检察院从村民及贫困户手中购买了2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为贫困户增加收入顺利脱贫提供了助力。
无论在哪都要实现人生价值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胡建华不仅帮忙解决贫困村经济问题,更注重依托检察职能,宣传村民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开展相关法律援助工作解决群众的各项矛盾。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胡建华都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所驻村2018年已实现整体脱贫,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胡建华时刻不忘军人本色,尽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有朴实的工作作风,有一名党员的真诚,有一颗为贫困群众努力工作的赤诚之心,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军人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在平凡的音符中,弹奏出了不平凡的乐曲。(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