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戴庆平是双峰县审计局驻永丰街道松坪村第一支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今年也是她驻村帮扶的第8个年头。松坪村是她驻村帮扶的第3个战场。从石牛乡洪家村、到石牛乡黄金村,再到永丰街道松坪村,每到一处,戴庆平总是很快就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认可。
第一眼在村部办公室见到戴庆平的印象就是瘦瘦小小的身子,带着一副眼镜,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正巧碰到村民彭志红来办理房屋宅基地的资料复印,见到我们在采访,彭志红马上就说开了:“平常我们有什么事都是找戴书记,她人很好,经常走访农户,主动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工作很负责任,没有一点架子,特别亲和,我们村里的生活现在越来越方便。我们都要感谢她呢,很多做不通的思想工作她都能做通,是一位“解决矛盾的行家里手”。
“只有到贫困户家里,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贫困户家要去,普通村民家也要去,才会全面掌握情况”“以心换心,群众才会认可”……谈起驻村工作经验,戴庆平娓娓道来。聊起村里贫困户的情况,戴庆平滔滔不绝:哪家搬新房、哪户又添丁……她却闭口不谈自己做了哪些工作,总说自己所做的事都很普通、很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成绩,不值得去报道。村部协理员吴芝告诉记者,平常她能跟村民们打成一片,这个干部非同一般,别看她小小的身体却有大大的能量,能真真切切的理解群众的困难,利用私人关系帮助贫困户,永远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平时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一样,在工作上是工作狂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能根据贫困户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脱贫方案。希望她多在我们村里待几年。
最开始参与扶贫工作的她也没有融入进去,就当是完成一个任务一样,觉得农村很有新鲜感。村民和村支两委刚开始也不信任,用观望的眼睛看她,但她慢慢地体会了之后才发现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沉下心去扶贫,用心用情用力去对待百姓。村民和村干部们也慢慢地从不信任到信任,到现在的依赖和留念,经常说,戴书记,你别走就好了。
2013年,46岁的戴庆平被派到石牛乡洪家村扶贫。她说:“在洪家村,我学会了怎样做好群众工作,那就是为他们干实事。”
2015年,戴庆平转战石牛乡黄金村。黄龙山把山村分割成几条长长的山冲,村民居住点散落其间。山高路远冲深,走访难度极大。戴庆平不怕,驻村第一件事便是挨户摸底,做了一本“扶贫账”。
最新帮扶政策、贫困户实际需求、村里脱贫情况……关系扶贫,事无巨细,一律记上“扶贫账”。靠着这本“账”,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戴庆平确保政策落实一户不落,建筑面积一寸不差,许的承诺一个不空。她离开黄金村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户,另有6户通过危房改造住进安居。
驻村时间久,很多故事大同小异:五保户邓文昭、邓荣勇行动不便,都记在“扶贫账”上,戴庆平和村干部到县城为他们排队取款;有的贫困户离村部较远,年龄较大、身体差等,她就搬上打印机逐户复印身份证、户口本等资料……
2018年3月,经验丰富的戴庆平再次领命出征,来到永丰街道松坪村。“村民致富有门道,才是脱贫‘硬道理’。”戴庆平说。每到一村她都千方百计打造产业,在黄金村,她带领村民建起165亩黄栀子基地。到松坪村,发展产业仍是她心中的头等大事。去年,她和村干部带着村民成立松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艾草,当年,58户贫困户共获得分红30260元。
戴庆平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滋润着村民心田。松坪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除了艾草基地,今年又新建50亩辣椒基地;800米管道电排改造完成,近500亩水田直接受益;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征地、三通一平;硬化公路2.6公里;引来湾田置业进村消费扶贫,现场购买贫困户农产品5万多元……
70多岁贫困户贺会元是她的帮扶对象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家原来住土砖危房,因儿子是二级精神残疾,三个女儿也出嫁了,一直不想改建,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和老伴去地里摘菜,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菜。戴庆平就每天上门做工作,白天没在家,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去谈心。“是戴书记鼓励我们建好了房子,国家危房改造补贴了2万多,她还在爱心企业帮我们多争取了三千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现在每天都好开心,是国家的政策好,希望戴书记在我们村里干到退休,真的是全心全意帮我们做事,没有戴书记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现在门口的路也好走了,直接修到了家门口,生活也越来越好,戴书记来了后带领我们村干部把村里建设好。”说到这里,不善言辞的贺会元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戴庆平的好话。
现在,老公和家人对她的工作从之前的不理解到不得不理解,在她的影响下老公也加入到了扶贫的队伍中。“因为我受父母从小的教育要诚实做人,扎实做事,女孩子要自强自立,爱岗敬业,别人做到的事情我也要做到,别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在家庭的角色中戴庆平是很愧疚的,儿子以前在娄底上班,儿媳妇是老师,生了孙子后她没时间带,儿子就只好调到双峰来上班了,儿子、儿媳希望她多回家带孙女,戴庆平却叮嘱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甚至现在家里的伙食都是80岁的妈妈在帮她打理。
驻村帮扶干部任务重,压力大,要求严,特别是对担任工作队队长的全职队员要求工作日必须入村开展工作,按日签到签离,登记出勤,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住宿不少于10个晚上。这么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不会开车的戴庆平总会骑着摩托车准时“上班”,严格按要求驻村、走访。已经临近退休的她始终坚持在扶贫这一平凡的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去诠释不平凡的担当、演绎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的承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全心全意投入到扶贫战役中,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奉献智慧和汗水,只因我身上有一份共产党员的担当。”(李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