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峰 彭意芬
我已陪老公过了32个生日了。三十多年的相守,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已变成了一个两鬓花白即将步入花甲的老者。
当初怀着对爱情的向往,家境、钱财都被抛之脑外。我的选择引来了一些人的质疑,然而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年轻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婚后,为了偿还债务,老公借钱买了一辆松鹤牌自行车,做起了制作红茶的生意。做红茶,需要自己去各处茶场收购茶叶。一辆自行车,两个硕大的布茶袋,伴随老公走遍方圆几十公里的各个茶场。每每临近中午,疲劳的老公才拖着近三百斤的茶叶回来。他去吃饭,我就把茶叶摊晒在坪里。
匆匆的吃过饭,老公就来教我揉茶。茶叶晒得软软的就可以揉了。揉茶不需要手工,有揉茶机,但需要掌握好火候。要做好茶,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发汗”(大概就是发酵吧),这一步做好了,茶的品质自然也会好。
那时,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绿绿的嫩嫩的茶叶上,等我基本掌握了制茶技术后,老公就一心一意在外面收购茶叶。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辆小小的自行车要驮着两袋近三百斤的茶叶,那个辛苦可想而知。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半年下来,终于攒了几百块钱,虽然除了还债,自己所剩无几。
第二年,做茶的人越来越多。做的人多了,生意自然更难做,还有一些无良的人掺假,使茶叶质量严重下降,曾经风靡一时的双峰红茶,可以说一度臭名昭著。因为他们制假,所有的生意人都受牵联,家家都有茶叶积压,我家也不例外。半年下来,挣的钱又都砸在了这里,愚不可及的制假者真是自毁财路。
1990年,大女儿出生了,几个月后,老公外出搞副业,留下我们母女在家里,我也不能去代课,没有了经济来源。记得半年时间里,我们母女俩就花了三块九毛钱买了一回肉吃。
在老公的生日宴上,我们又提到这件事。好在那些都成了历史,一去不返。
时间的年轮不停地滚动,我们的生活,随着我们的辛勤劳作,还是越过越好。1994年,儿子出生了;1995年春天,我们建起了三间平房。虽然厨房还是在老房子里,但望着在这三间凝聚我们心血的新房子和在房子里来回爬行的儿子,我们舒心的笑了。尽管建房子还欠了外债,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慢慢地,家乡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打工的机会多了,我们也攒了一些钱,我家的楼房也建起来了。
再后来,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女儿高中是学美术特长,以我们这样的家境送一个美术特长生也是勉为其难,但是对于教育投资,我老公舍得花钱,他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
为了多挣钱,我平时代课,双休日则跟老公在外面打工,贴地砖,挑河沙。每天上楼下楼几十上百回的跑,为了生计,这些我都挺过来了。
眼看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了,开支越来越大。我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代课生涯,选择了外出跑业务,老公也自己承包装修业务。收入多了,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再次有了余钱,现在两个孩子都不用我们操心了,生活越来越好,儿子也在长沙购置了房子。
肩上的担子轻了,我也重拾旧时的乐趣,看书习字,外出走走,不亦乐乎。可是我老公还是闲不住,除了挣钱还要田里地里忙着,我多次劝他适当休息,可他充耳不闻,照例忙忙碌碌。
人生本短暂,那些走过的路程,奔过的前程,那些值得回味的,值得记忆的,还有那些应该忘却的就让它留在心底的一角,惟愿我们一起执手余生,共赏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