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直播卖货)
(南华大学附属医院医生为贫困户吴选平诊疗送药)
古塘乡位于涟源市西北部,平均海拔686米,素有“青藏高原”之称,古塘乡是传统的农业乡镇。申家村隶属古塘乡,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8年3月,南华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教授邹海贵响应组织号召,到申家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身为农家子弟的他对农村并不陌生,但刚到申家村,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他无所适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几乎为零,公共服务十分落后,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极其落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脱贫致富”的白纸。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初到申家村,邹海贵便遭遇村民质疑。村民康某来到村部大闹:“教书的,又没带什么钱来,如何帮助我们脱贫?”
“习总书记说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邹海贵直言,“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他着力推进村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培育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赴韶山、花明楼等地学习调研,开阔视野,激发斗志。同时,他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修订《村规民约》《申家村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扶贫先扶志,必须改变以往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邹海贵说,他和队员们坚决杜绝“塞红包”的简单做法,建立“帮扶公益金”制度,至今募集“帮扶公益金”资金6万余元,药品价值2万元,统一采购生产物资帮扶贫困户110户次,奖励“勤劳致富”先进典型50余人次,奖励贫困学子、慰问老党员等40余人次。
邹海贵依托学校资源,组建研究生支教团,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至今讲习所已开讲30余期,参与村民超过1000人次,内容涉及扶贫政策、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乡风文明、市场营销等,深受村民欢迎。他还牵头申报了2个国家农村科技助力示范项目;多次组织南华大学各学院师生到申家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引导学校9个科研项目落地申家村,其中电商兴农项目帮助全村7户贫困户开通网店。
大闹村部的康某某在“讲习所”学会了养鸡技术和市场营销,在工作队帮助下,建起了养鸡场,并学会了对接市场、联系买家、开通网店、录制视频在网上推广。1个多月内,他便卖出了800多只鸡,纯收入超过3万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申家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缺少发展成熟的规模化产业,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中青年选择外出打工,申家村成为留守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细致调研,我们发现申家村土壤天然富硒,利于种植特色作物。”邹海贵说道,他带领团队制定了《申家村产业发展规划》,先后从各方集资300万发展特色产业,以村办合作社为经济实体,贫困户以土地、生产资料、人工等方式入股。
村里建起了富硒米厂房、富硒走山鸡养殖场;130亩稻田完成种养立体化改造,建成稻田养鱼基地;荒山上开辟了150亩油茶林、300余亩特色经果林采摘休闲示范基地。
两年前的荒山如今变成了果园,他高兴地说:“我们要将这片山打造成集种植、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果园示范基地。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凉风冬有雪。除了卖果子,我们也可以搞搞旅游。”
当下正是黄桃成熟的季节,申家村去年种下的100亩黄桃今年已有部分挂果。来到山顶的生态果园基地,一边是从炎陵引进的锦绣黄桃,一边是久负盛名、特色鲜明的古塘金秋梨。入园上山的道路两旁盛开的格桑花迎风飘动,“这个基地占地面积共300亩,其中100亩是黄桃,200亩是金秋梨,目前,大部分黄桃已经挂果,成熟的黄桃甜度能达到14,到明年就能进入盛产期,每亩净收益可达1万元。”邹海贵一边介绍,一边向我们展示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黄桃。
大米碾好了,山鸡长大了,果子成熟了,邹海贵化身义务销售员,积极推进“以购代捐”“以购代帮”方式,促成南华大学后勤集团与村里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建立农产品销售微信群;先后组织了30多次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包括金秋梨、大米、土鸡、牛肉、猪肉等,总销售额近3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全村贫困户拿到分红。
60岁的吴选平一直在家饲养富硒走山鸡,因销售困难,以前一直都是自己挑着担沿街售卖,如今在扶贫工作队消费扶贫的帮助下,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年养鸡600多只,鸭200多只。“感谢南华大学的老师们,我们的日子现在越过越好了,看病也不要出村,鸡鸭也帮我们销售。”说起这些,吴远平的脸上满是笑容。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申家村共有52户贫困户,其中29户是因病致贫。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与健康、医疗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医疗资源,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改善村民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防止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邹海贵坚定地说。
南华大学在古塘乡建立了健康扶贫基地,并捐资95万元为申家村建设了近150平米功能齐备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村卫生室,于2020年6月投入使用。学校的附属医院向古塘乡卫生院捐赠了价值318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卫生院急需的数字X光机、彩色B超机、生化分析仪器和远程诊疗系统等。学校附属医院还组建支医团,定期派遣高水平医生到卫生院坐诊,不定期开展义诊及免费培训卫生院医生。“在南华大学的帮助下,我们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等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古塘乡卫生院院长吴勇湖介绍说。
学校捐资28万元为全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资3.7万元购买垃圾箱,规范垃圾存放和处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现在,我们有地方倒垃圾,晚上有路灯,上厕所也比原来方便多了。”村民吴选平兴奋地说。
900多个日日夜夜,邹海贵带领扶贫工作队抛家舍业,沉下心、扑下身在村里干,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如今的申家村拥有欣欣向荣的产业、宽阔整洁的道路、清新宜人的环境,成为了湖南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涟源市文明标兵村、涟源市乡村振兴试点村。村民不再质疑邹海贵仅仅是个“教书的”,称他为“教授书记”“扶贫好书记”“申家村的福星”。(李赛妮 李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