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三堂位于涟源市荷塘镇古楼村,这里当年属湘乡上里的杨家滩。“堂”号“锡三”,表示这家主人受过皇帝的三次封赏。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湘军崛起,催生和成就了湘乡人的功名梦。
当时杨家滩境内乡民积极从戎,该地也便成为了湘军的始源之地和湘军将领的故里。其中最有名的是湘军创始人之一的“湘军第一猛将”李续宾,也就是这个锡三堂的主人。
李续宾:三次受封,7年布衣变总督
1818年,李续宾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贫寒家庭。他小小年纪,就出来贩煤,以此获得钱财供养家人,让自己的胞弟李续宜读书。当时的湘乡名绅罗泽南欣赏其“孝道”,于是将两兄弟都收为弟子,教授两人学习。
1852年,罗泽南“闻风而动”响应清廷办团练抗击太平天国,“续宾奉父命往佐之”。从此,李续宾跟随老师南征北战,成为罗泽南的得力战将。
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历经“大小六百余战”。于太平军而言,他是“十分凶恶的清军将领”,三次受封便是其军事才能和“忠义血性”的佐证。
1854年,李续宾在田家镇一战中一举成名,被加赏“挚勇巴图鲁”名号,升为安庆知府。巴图鲁,满语中“勇将”之意,在巴图鲁前再加勇号“挚勇”,意为李续宾既英勇也诚挚。这是李续宾的首封。
1858年4月,李续宾在九江一役中取得了他人生中的最大一次胜利,达到巅峰。他亲自部署和指挥了这次战役,用围城打援、围而不攻、深挖壕沟等组合战术,以少胜多,攻克九江,为湘军战胜太平军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李续宾因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第二次受赏,被加封巡抚衔,赐黄马褂,从此名满天下。
同年11月,李续宾率部五千人与陈玉成、李秀成十万大军对抗于庐州三河镇。当时李续宾因为连续胜利,产生了轻敌思想,分兵冒进,导致其所领湘军几乎全军覆没。据史料记载,面对险恶形势,李续宾冲入太平军阵,奋勇击杀,选择战死报国,其忠勇义烈之气虽死犹生。李续宾的“忠义血性”为他带来了清廷的第三次赐封:追封其为总督,世袭男爵,赐其父母一品封典。
7年时间,李续宾由布衣“升”为总督,其顶子也可谓“血红”。
天井一百五十年不堵
锡三堂选址相当考究,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整个建筑群背山而建,座北朝南,冬暖夏凉,视野开阔,只有一个极窄的入口。
锡三堂的外墙由清代流行的“三六九”青砖砌就,里墙用的则是土砖,为三进五横的院落式结构。第一进为马厩、长工住房等。一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比起一般小户人家的要大得多,其主要功能是用来练兵。二进是主人家眷的生活区,并肩两排房子。又一道天井后是三进,正堂供着祖宗牌位,两边房子是主人的起居、读书、议事区域。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井,虽已修建一百五十多年,但至今没有堵塞,因为整个建筑设计有科学的下水管道。锡三堂大门门口有三口池塘,其中一口叫扇子塘,所有下水道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据老人讲,这三口池塘的水主要用于灭火。综观全景,锡三堂的修建充分考虑到了舒适、保卫、防灾等因素。(王铭俊/文 罗锭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