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还在骑摩托车送货啊!”前去锡矿山街道竹山村走访的冷水江市人大代表们跟迎面而来的村民谢陆星寒暄到。“搭帮这个路修好了,要是还是之前的路这个天气完全出不了门,更莫说送货了。”村民谢陆星笑嘻嘻的代表们说道。
据悉,因人大代表和帮扶干部们常年走访指导村民们学会网络上学习种养殖技术、网络购物等,村民们的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也是越发熟练了,之前只会抢红包的他们现在还学会了通过视频学习自制馒头包子、油条等生活妙招。随着村里的道路修通,村民网购的热情越发高涨,村民谢陆星光靠兼职给村民送快递这份活,就可以赚到六七百块钱一个月。
谢陆星是土生土长的锡矿山街道竹山村人,凭借娴熟的摩托车技和热情周到的上门服务,成了乡村淘宝竹山村专职配送员。他说:“这两年我们村的变化真的大,我不仅是个快递小哥,只要能赚钱什么事情都不怕苦,看林护林、种田养鸡、开办鱼塘样样在行,家里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通过努力去年全家收入更是高达10余万元。日子能越过越好完全搭帮竹泥公路的修通。
竹山村位于锡矿山高寒地区,前几年是冷水江市有名的贫困村。村庄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煤矿开采过度导致原来一条狭窄的碎石路更是雪上加霜。这条竹山村唯一通往外界的路,遇上大雨、大雪,车辆根本就无法通行,群众只能靠步行出村。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偏远的贫困村,这个闭塞又落后的小村庄开始了它的“蝶变”之旅。通过帮扶工作队和人大代表们的努力,近几年共争取到3000多万元的资金,硬化全村道路12.5公里,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让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踏上了宽敞路、过上了好日子。
道路一修通,以前阻碍竹山村发展的难题纷纷迎刃而解。当前,竹山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修建了防护堤及主要农田灌溉水渠2000余米,高标准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都能产生4万元的集体收入,4个农业产业基地为378个贫困户提供委托帮扶,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160余人。竹山村已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在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这个小村庄发生了“巨变”。 (赵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