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三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打开微信一看,有作家出版社原文竹女士发来的好几条语音留言。她说,有位京城“影视”大腕白老师,想要朗读我的《随园流韵——袁枚传》,并在喜玛拉雅发布。她说白老师朗读我的作品,纯属个人爱好,是不付费的,为此要征得我的同意。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名家大腕”,有人喜欢,不惜耗时费事去朗读,当然是好事,至少还可以对此书起到一些宣传作用。何况是作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找我商量,说明作家出版社是同意的,至少这个工作不必我去做了。至于收入,我也知道不可能有多少,就像我写公众号文章一样,纯粹是爱好,难道能算作“收入”?
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原女士说,白老师还想我跟我沟通,每次在正式发布之前,还要将录制好的音频发我“审听”,征求我的意见再发布。
我这人瞎忙,觉得这可能有点费事。但我不能因此坏了人家一份热心,便也答应了。
一会儿,一个北京的电话就打了进来,是原女士事先告知的白老师的号码,我怀着一丝丝紧张接了电话,感觉白老师热情、友好、坦荡,一点也没有“大腕”的架子,聊着聊着便放松了下来。接下来,白老师还发了很多语音,既介绍自己,也将全书改编成音频作品的诸多事项进行沟通。
我们的沟通进行得非常顺畅。我对白老师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在百度上搜索了他的资料:原来,白老师不只是“大腕”,而是真正的“大师”。我只要百度里输入“白常继”三个字,立刻跳出来的是“白常继大师”。这时,我才对白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白老师不是“影视”大师,而是“饮食”大师,他是世界美食药膳大师、随园菜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但他在电话里谦虚地自称是一个“厨师”,现在退休了。
白老师退休后,喜欢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改编、演播为音频作品,他改编了多部作品,广受听众好评。我就听过他演播的一本名厨传记。我想,他之所以要改编、演播《随园流韵——袁枚传》,我想与他是随园菜艺传承人有关。能够对中国饮食名著《随园食单》进行解读、分析,可见其专业造诣之深。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这与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造诣是息息相关的。《随园流韵——袁枚传》能够得到随园菜艺传承人的肯定和喜欢,难道不是作者的荣幸吗?一书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白老师精心录制了三个片头,并一一发给我征求意见,最后我们都选定《女人是老虎》的片断,《女人是老虎》现在很流行的一首歌曲,它就来源于袁枚的《子不语》,曲调欢快、明了、灰谐。
白老师每次都要先将改编、演播好的作品发我试听,并于每天上午9点准时发布。这种认真、严谨、对听众负责的态度,让我心生敬意。
白老师的改编和演播的《随园流韵——袁枚传》,有板有眼、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不是原著,胜似原著,听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有时在吃饭的时候播给家人听,家人都夸播得好。白老师每次演播,都不忘说上: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袁杰伟。这种对出版单位和作者的尊重,十分难得。特别是在随意改编、不尊重版权现象的事多发的今天尤显得难能可贵。
国庆长假期间,白老师将全书改编、演播完了。
当天我在梅山古城,气候突然变冷,但得知白老师完成了全部演播,大功告成,心里暖意融融,心潮澎湃。百余天的“隔空”相处,突然要分手,竟有点难分难舍。好在作品可以反复地聆听,这又弥补了“分手”的遗憾。
我希望有机会与白老师在北京相会,更希望能与他相会在梅山古城。(袁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