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在农人的眼里,秋天是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大地变成了五彩斑斓,金风起处稻浪翻,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样的日子乐坏了农人,忙坏了收割机。看,田野里几台收割机撒着欢儿来回奔跑。所过之处金灿灿的谷粒尽入它的舱中,无数稻秆如释重负静静地躺在田里。没多久,舱里的稻谷满了,师傅把收割机开到田边,把稻谷卸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三轮车里。这样的速度下去,一亩田不过几十分钟光景就完成了收割任务。
这样的场景,又让我想起了曾经历的农忙岁月。
那个时候,这些繁重的农活都是人力来完成。尤其是“双抢”,既要收割早稻,又要抢时间插下晚稻。个中滋味,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六月份,太阳流火的季节,我们头顶烈日,脚踩在被太阳炙烤着的田里,田里的泥水滚烫滚烫的,简直就是在蒸笼里煎熬着,汗如雨下,咸咸的汗水流入眼里,滴在田里,有时眼睛被汗水浸熬得睁不开来。胳肢窝、裤裆里全被汗水浸透,加上手脚不停地劳作,这些部位全被磨烂,火烧火燎的疼痛折磨着我们,但是为了赶季节,我们只能咬牙坚持。
最为受罪的是挑谷回家的事。“烧裆”(因为出汗太多,又不停地运动,大腿内侧皮肤被磨烂)导致走路疼痛,要担稻谷回家,可以想象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了。老公挑着担子迈开双腿走路的镜头,在我脑海里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我也有这现象,不过比老公稍微好点,我们挑稻谷回家,为了减轻痛楚,走路是张开双腿伸着双臂,挑着担子,那姿势就是一个移动的“大”字,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恼火的是狭窄的田间小道迂回曲折,更增添几分难度,就是这样,十几二十担稻谷硬是被我们两口子挑回了家,然后晚上还得打禾毛子。
忙完这些才能惬意地洗个澡,然后在磨烂的地方扑上“六一散”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二天天还没亮,依然早起去田里。傍晚天气凉快点,我们也是忙到不见日光才会休工回家,受尽了蚊虫叮咬。一个双抢下来,农人们个个“脱胎换骨”,都是黑不溜秋的“非洲人”了。
抚今追昔,我和老公感慨万千。
如今,种田差不多都无需脸朝黄土背朝天了,“直播”是被大多数农户采纳的种田方式。耕田机整好地后,农人只需把地分成几块,然后将种子直接播种下去即可。也有抛秧种植的,只要打理得好,产量也是不错的。稻子熟了,收割机来回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收割完毕,我们在岸上看着收割机“突突突”在田里纵横驰骋,谈笑间,一丘田的稻谷就颗粒归仓了,想想都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怪不得我老公不顾我的反对,一直坚持要种田,说自己种的稻谷绿色环保。拗不过他,只好随他去了。
现在科技的发达,机械化的普及,人工收割全部变成历史。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唏嘘不已,感觉现在生活好幸福的那种情愫就油然而生。(彭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