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 姜之虎
从孩提进学校,从学校到部队,由军人而警察,走南闯北,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家常饭,人生之旅几十年,妻子伴我共挑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一路的艰辛,感慨万千!
记得妻子携带五个儿女从山乡老家随军刚到城市时,她无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供养全靠我当时五十多元的工资。经济拮据,时时弄得我焦头烂额。
最难忘的是有次我出差回来,孩子们欢天喜地围桌吃饭的那次,弄得我伤感不止,无地自容。
“那是哪年哪代的事呀,莫去提了!”妻子打断了我的自言自语,“今天是孩子们回来陪我们欢聚的日子,多想高兴的事!”
是的,今天可是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日子,也是我这一家四世同堂喜庆欢聚的日子!孩子们早有通告:双庆家宴不要我二老动手,他们回来各做一道菜,同时还报了菜名。
正在这时,孩子们一个个带了他们的孩子提了月饼、石榴、板栗之类的过节食品进屋了。除了远在外地城市和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我这个三十好几口人的大家庭,共有十一人回大本营宴庆。
我二老住的三室两厅的房子热闹了起来。我接过老大抱的她的外孙我的玄外孙,被他们簇拥着回到安静的书房,一边带孙孙玩,一边看欢快的电视节目。
就在我怡然弄“孙”的时间里,孩子们一个个手脚麻利,按他们预定的菜单把菜一个一个端上餐桌了:清蒸鲈鱼,红烧排骨,辣椒炒肉,两大碗荷包蛋,一盆红烧豆腐。
“怎么这么丰盛?两大碗荷包蛋?哪个做的?”我的问话一落,老五即刻回答是她做的。老大接上说:“现在遵守光盘行动,要吃完,莫浪费!”
“吃得完!”小孩们异口同声地答。
“今天是放量吃,当年是没得吃啊!”
妻子的一句话,让我又回到了当年小孩们欢迎我出差回家的那一桌饭菜上:老五一看见桌上的荷包蛋,伸出筷子就夹。冷不防被妻子扬手一拍,蛋掉回菜碗。怎能不让孩子吃呢?!我惊疑了,就一个一个夹给他们五姊妹,又夹一个给妻子。小五子得了蛋,流着泪,无声地哭!
妻子把她碗里的蛋飞快夹放我碗里,我去菜碗想再夹一个给她时,啊!只有蛋汤不见蛋,空菜碗一个。我心中责怪妻子怎么不多买几个蛋?老三平时嘴巴多,嘴巴甜,今天也埋怨起来,人家买蛋一筐一筐买,妈妈买蛋一个一个买。妻子从中解释:孩子,你们不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身上没得钱了呀!
他们的议论,一句一句都在刺着我的心!男子汉大丈夫,养不了妻儿,吃个蛋都如此艰难,算什么本事?!我在内心强忍着,没让直冲鼻尖的酸味直击双眼,不好在子女面前流泪。只哽咽着叫大家快吃饭,会有办法的。我把碗里的荷包蛋夹住退回妻子碗里。妻子又夹回给我,哽着喉咙说:“蛋不够,你吃吧!你太辛苦……一大家子全靠你挑担呀!”
没法推脱,我只得用筷子一破两边,我和妻子一人一半。这些全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老大老二似乎明白点什么,没吱声,吃着各自碗里的蛋,就着空心菜杆炒辣椒和空心菜叶一大碗汤吃完一餐饭。快嘴老三还没完,继续埋怨:“这么艰难,你们就莫生我们这么多姊妹啰!”
听到这里,妻子先是红了一下脸,继而又回复说:“你们呀!我想生你们这么多么?那时我们在生产队,多个人可多一份口粮,那时是人多力量大!”
我也帮着补一句:“是呀,72年生老五,全国的口号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啊!”
那是一桌含泪吃完的饭菜。
“来呀,吃鲈鱼呀!吃荷包蛋啊!”
眼下,四世同堂欢快的劝菜声,将我头脑中含泪吞食的情景一扫而尽。
鲈鱼清香,排骨松脆,豆腐可口。人人碗里夹上了荷包蛋,菜碗里还有剩余。
我又抱过可爱的玄外孙在怀里。他的妈妈正在喂这已满周岁的乖宝宝吃豆腐。我的妻子逗他说:“小宝宝,吃得好!你们多好,赶上了我们小康生活的好时代!当年,你妈妈你这么大的时候,买豆腐都要凭票,排队买,有时还买不上啊!”
外孙女抱过小宝宝边逗边喂食,小宝宝牙牙学语,仿佛也在赞扬今天幸福的小康生活。
“唉!要票证的时代!”
唯愿永远不复返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