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在荷叶有个曾国藩,有乡间侯府——富厚堂;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石牛有一个曾国藩的良师益友,也是曾的亲家,号称“湘军之母”的罗泽南,就更不说罗的故居——谈诗堂了。
罗泽南故居,位于双峰县石牛乡湾洲村三柱组,经风雨侵蚀,已残败不堪,仅遗留一小部分。在罗泽南故居的左侧,有一座山峰耸立,这就是罗泽南诗中的罗山。罗山,蜿蜒起伏,连绵不绝,雄峻挺拔,犹如一条巨龙静静地横卧于湘中境内。在罗泽南故居的后方,是罗泽南的墓葬。罗泽南墓已经被双峰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文物”,用水泥做了平整。
罗泽南(1808-1856)湖南双峰县石牛乡人。字仲岳,号罗山。因太平天国起义,从1852年以在籍生员的身份率生徒倡办团练,次年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自此率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咸丰六年(1856年)在进攻武昌之战中,罗泽南中弹伤重而死。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罗泽南由一生员治经习理起家,而位逼巡抚。他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历数十年仍清如明镜。
后人曾作盖棺之言:“泽南以在籍生员率生徒倡办团练,转战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由其学术醇正,立志坚定,故能临战不苟若此。至今言咸同中兴名将者,无不言泽南为冠首也。”
著名学者钱基博,曾经对罗泽南的作用直言不讳:“乡人化之,荷戈从军,蔚成风气。时为之语曰:‘无湘乡,不成军。’藉藉人口。而不知无泽南,无湘军。”
罗泽南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湖南,受到湖湘文化强烈而深刻的熏陶。湖湘文化是一种理学型的文化,在湖湘学风的影响下,罗泽南自少时就尊崇程朱理学等著作,是一位著述丰厚的理学家。他对晚清理学所做的贡献,不仅在于对理学基本思想的阐发,更在于吸纳经世实学以充实程朱理学。
罗泽南以一个儒将身分活跃在早期的湘军舞台上,他注重自己的理学修养,同时又在事功上有所作为。罗泽南幼年家贫,但他志向远大,早在家乡时就“假馆四方,穷年汲汲”,以自己的思想影响了诸多弟子,其中包括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一批经世之才,他们后来都成为湘军的骨干将领。罗泽南对湘军集团的创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在理学和教育等诸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娄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