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31日> > 第3版 > 新闻内容
锡矿山的“新颜值”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不负嘱托,近年来,娄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

 

(锡矿山中心学校教师段光辉在上课)

 

  “故乡,有清朗的明月,闪烁的繁星;有四时不谢的鲜花,有清脆宛转的鸟声。她似一幅画,又像一首诗;她是我心上的永久恋人,我时时刻刻不能忘!”在新落成的锡矿山中心学校,孩子们正在朗读的作品是冷水江籍作家谢冰莹的《故乡》。与晚年客居异国他乡的女兵作家一样,故乡,在锡矿山人的心里,有着深沉的力量。

  “今天这所崭新的学校,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锡矿山中心学校校长石建扎根学校40多年了,他亲眼见证了世界锑都的可喜变化。

  锡矿山区域是百年矿区,滚滚而生的资源财富,近乎掠夺似的开采,在这场资源与环境的博弈中,给百年矿山带来不堪重负的呻吟,地面沉陷、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稀少、水源断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来学校的路上,沿途的风景都是黄土,什么也没有,基本上没有什么绿色植被。而且时常会有一种很刺鼻的气味飘进校园。”石建谈起过去的锡矿山总是唏嘘不已。

  2013年9月,锡矿山地区被列入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娄底滚动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治渣、治水、治气、生态修复多管齐下,一场覆盖“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的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每年春天,冷水江浩浩荡荡的植绿大军就会开进锡矿山,栽树种草,过去寸草不生的山头,脱下灰袍重披绿装。

  “我家旁边有片竹林,夏天的时候蝉叫声多……还能去溪边抓螃蟹,去田里抓鱼抓泥鳅。”锡矿山中心学校学生曹子湘是幸福的00后,因为她不仅能在谢冰莹的《故乡》一文中品读到故乡的美,更能生活在重新焕发生机的锡矿山上。

  “曹子湘这一代在今天的环境中,我觉得他们很幸福,而且我在教学时也感觉很幸福,会不自觉地就露出微笑。因为,我正好经历了这样一个对比、一个变化,所以感受比较强烈。”24岁的锡矿山中心学校教师段光辉回到了山上,他想亲眼见证、亲手培育世界锑都的绿色和未来。

  如段光辉一样,随着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让很多居住在城里的村民再次返回到眷恋的锡矿山。如今,矿区“不毛之地”实现复绿,本已鱼虾绝迹的青丰河、涟溪河,又逐渐恢复了生机。

  除了植树造林,冷水江市还在探索使用更加科学的方式,修复锡矿山区域生态。

  在锡矿山长子岩地区,冷水江市人民政府主动与中南林科大教授雷学军的科研团队合作,种植了100亩碳汇草试验基地。

  采访中,记者在现场看到,碳汇草已长到一人多高,绵延一大片,即使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那抹绿色看起来仍然郁郁葱葱。

  “以前这片都是渣石、砂石,但是碳汇草一样长得很好。”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冷水江市分局高级工程师彭学文说,通过碳汇草种植,可以修复湿地,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吸纳和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净化区域水质。“积极探索碳循环经济,也可以加快娄底‘零碳城市’建设。”

  彭学文说,下一步将大面积推广种植碳汇草,积累经验,未来打造兼具一定生态观光、休闲功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修复示范区。

  古碉堡、烈士塔、锑文化展览馆、忆苦窿……红色将成为锡矿山的另一件“新装”。

  “利用工业遗留下来的这些业态准备打造红色旅游、工矿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和生态旅游五张牌,争取把我们锡矿山地区打造成国家级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冷水江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曹运军展望锡矿山的“红色旅游”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着力淘汰落后产能,煤矿企业从2447家压减到56家,关闭121家水泥企业、120家非煤矿山,整合103家涉锑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200多万吨;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9%;全市森林覆盖率50.25%;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娄底颜值回归自然美。

  幸福是什么?对于锡矿山上的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亲手让天变蓝,山变绿,水变清。(肖鹄)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