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晚,天空飘着小雨,气温低至2摄氏度,家住东星花园的艳子依然一如往常地来到体育公园体育场二楼环形走廊健身步道开始夜跑。“我喜欢跑步,以前天气不好时,只能呆在家里。自从有了这条健身步道,不管刮风下雨都可以来运动锻炼,特别惬意。”艳子笑着说。
这条长700米,宽4米的健身步道是我省首条室内健身步道,因为有顶层建筑遮挡,有效解决了我市中心城区雨雪天气无步道使用问题,灯光明亮,音乐缭绕,自去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成为健身爱好者的夜跑好去处。“这是一件紧贴群众需求的实实在在的好事。”省体育局副局长苏健全高度评价。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体育运动是活力之源、幸福之基。近年来,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紧扣百姓需求,牢牢把握群众体育“六个身边”工程,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大体育格局”,以强有力的作风建设推进全市群众体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15分钟健身圈 扩大“幸福半径”
以天为幕,与景为伴——这是在城市公园中锻炼的独特魅力。为了让市民能够享受这样的惬意,自2015年起,我市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相继投资846万元,在孙水公园、石马公园、珠山公园、体育公园、氏星公园建成健身步道5条,郁郁葱葱的公园绿地上,还因地制宜地嵌着各种体育设施。市民茶余饭后行走在公园里,一边锻炼一边欣赏城市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成为一道充满民生温度的城市风景线。
发展体育事业,我市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打造市民满意的“十五分钟健身圈”,市委、市政府把全民健身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市文旅广体局积极向国家、省体育局争取专项资金,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2019年至2020年,投资3550万元新建社会足球场85片;每年投入群众体育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购买健身器材,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82%。为进一步实现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市文旅广体局调整以往“9+1”的器材配送方式,全面整合体育信息、健身器材、体育指导员等配送项目,采用“你点我送”的模式,使公共体育资源根据市民需求进行统一调配,保证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
以改革精神和务实举措推进群众体育事业,以健身步道为代表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发展,体育馆、篮球场、游泳池、小微健身公园等5411个各类体育场地星罗棋布,“15分钟健身圈”不断扩大着市民群众的“幸福半径”。
科学健身指导 提升幸福指数
王桂香还没放下饭碗,一颗心便飞到了村里的文体广场。
前些日子,双峰县沙塘乡双红村从县里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到村里领学手拍鼓,王桂香和村里的姐妹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一个星期不到就熟练了起来,个个热情高涨,十分欢乐。“大家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打打鼓,很开心。”
该村党支部书记彭石泉介绍,接下来,双红村还将邀请更多体育指导员来村里开展健身球、柔力球等项目,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也增强身体素质。
“除了让大家有地方锻炼,我们还要让大家学会更科学地锻炼。”市文旅广体局群体科负责人周益群说。近年来,我市把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作为“六个身边”工程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市、县协会体育组织,并鼓励太极拳协会、柔健协会等符合条件的协会成立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增强协会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同时积极推动省一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建设,让群众得到科学健身指导。目前,我市有市级体育协会、俱乐部4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多人,形成了一支覆盖城乡的义务“健身教练”队伍。在此基础上,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投入100多万元建立国民体质检测中心,让市民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锻炼。
“通过检测,发现骨密度指标不太理想,现场专家针对我的个人体质开了运动处方,向我推荐了适合的运动,更贴心的是为我开了膳食处方。”市民李先光说,这样的体质测试不仅给他提了醒,更为他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今年疫情期间,为让大家动起来,市文旅广体局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方式,发布健身视频和健身方法,指导大众参与健身、科学健身。同时,充分利用本地足球专业外教资源,融合足球、英语、直播三种业态,2月份在全国率先开启了“足球+英语”线上直播公益课堂,专门设计了适合居家训练的内容,在线学习总人数已达9400万人次,单日在线学习人次最高达到55万,受益人群覆盖海内外,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全民健身活动 点亮幸福生活
“有机会跟省内其他地方的朋友切磋球技,让我很开心。”在得知2020年湖南省大众羽毛球赛将举行娄底分站赛时,羽毛球爱好者张伊菲特别高兴,第一时间报了名。
全国中老年篮球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2020年,数十场高端赛事活动在娄底上演,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活动,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体“红利”。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我市顺应交通优势,打造篮球、足球、气排球、老年门球、体育舞蹈、武术六大类上规模的“高铁城市·直达娄底”自创精品赛事;立足本土特色,打造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登山赛自行车赛、湄江地质公园攀岩赛、博盛生态汽车越野赛等具有娄底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紧紧围绕传统节假日,举办贴近农民的体育特色比赛,如新化县的段位拳、梅山武术、气排球,涟源市、娄星区的龙舟赛、舞龙、舞狮,冷水江市的农民篮球、太极拳,双峰县的健身气功、围棋、钓鱼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
与此同时,我市鼓励各地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举办小型多样、形式灵活的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趣味运动会、湘中天空跑、千人同跳广场舞、老年人钓鱼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百花齐放,全民健身的氛围也愈发浓厚。据统计,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80万人次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
清晨悦跑,旷野骑行;太极拳行云流水,广场舞欢悦明快……用体育点亮生活,让生活因体育而多彩,一切着眼于群众需求的努力,相信会收获更多、更大的成果。(段凤婧 邓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