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31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李燮和故居——李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年国立师范学院教学楼)

 

  一座老宅院的存在,并不需要太多的阐释,它完全可以在我的生命中一晃而过,如同阳光里飘飞的尘屑,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涟源蓝田古镇的一座老旧大院,院落里的沧桑变迁,时常往我的内心深处冲撞而来,让我肃然起敬,难以释怀。

  这个大院,便是曾经名扬四方的李园。

  李园于1880年代始建。“李园”之名源于李白“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诗句,是一座老式大庄院,辛亥革命元勋李燮和的故居。李家经营茶园生意致富后,在蓝田广置田地,大兴土木,李园规模宏大,仅住宅区就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院内雕梁画栋,水榭楼亭,是为蓝田一景。1937年,日本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在家休养的李燮和慷慨激昂,主动捐出大半个李园,为国民政府兴办国立师范学院,由此开启了蓝田历史的一段辉煌。

  整个大院占地100余亩,房屋100多间,从山顶往下依次分为三个层面,远远望去,像极了宕泉河边的敦煌莫高窟。

  枞树山顶是一大片柚树林,正中有一个六角亭,东南面的风雨走廊联通大院主楼,并延伸至北面的侧门,长达1000多米,雨雪天在院里走动也不会湿鞋。

  站在走廊东面俯瞰,大院沿山坡缓慢而下,透过屋顶可看到主楼前宽敞的青砖地坪,地坪西侧的荷花池,庄重阔气的正门,门外的大片田野,以及碧波荡漾的升平河,感觉上有一种地缘大势趋向的延伸感。

  能跨进东大门的,已非等闲之辈,而要进入院内那扇刷了厚厚桐油的黑漆大门,得先报上你的姓氏名号,等待院子主人发话,获准后,仆人或大宅主管,领你走过那片浩大的青砖地坪,方能进见。

  院落的建筑风格,不同于附近杨家滩与三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而是全木质结构,桐油漆就,敦厚沉实。屋脊和房檐勾连流畅的线条间,有飞禽走畜的灵动,亦有花枝招展的艳丽。

  那些雕梁画栋,凿木刻石,那些描金缕银,漆釉涂彩,极尽铺张和奢华。然而,无论从风水、规模、还是视觉上,在筹划起造之初,就已远非私家住宅憩居歇息的架势,而是做了更大更有价值的谋划。

  李园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从李园内走出了李燮和、李云龙和李育仁三位将军(当地人称“一门三将”),他们为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立下了卓越功勋;二是为了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和抗战,李园人几次主动搬出家园,李园先后成为国立师范学院、国民党陆军师部、野战医院及新兵医院、广益附小、光明山小学的校址或驻地,时廖世承、钱基博、钱钟书、储安平等名人曾执教于此,世界名著《围城》更是以李园当时人事为背景写成的。

  李燮和墓位于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集中村,修建于1927年。现为娄底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讷言)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