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编织、订架、打磨、上漆……在双峰县石牛乡长丰村的湖南正德竹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个不停。
“我去年三月开始入厂,到年底共领了15000多元工资,家里也照顾好了,真的划算。”打磨工阳晚乐乐呵呵地说。2014年,长丰竹木加工厂成立。该厂以生产竹筷、牙签、凉席丝为主,招纳本地工人37人,其中7名贫困劳动力。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有效帮助村民增收。
1月12日,石牛乡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乘坐三辆中巴车前往竹产业相关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他们还实地考察了三科竹业、鑫创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和两丝洪家楠竹产业园,随后,该乡召开了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会议明确把竹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重要的抓手,支持现有楠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以新技术、新产品牢牢掌握市场“话语权”,拓宽竹产业发展渠道,延伸竹产业发展链条,打造竹产业金字招牌。同时,还将整合政府、企业、农民群众的资源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做好产业布局、设施完善、招商引资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共同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毛竹,又称楠竹,在当地俗称“小竹子”,在石牛乡分布着十万亩楠竹。多年前,因缺乏管理,没有加工企业,这些资源长期荒废于山林,无人问津。该乡通过土地流转、定向收购、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农户参与楠竹种植、加工和销售,2020年,该乡通过竹制品深加工产值达到1.8亿元。境内拥有竹制品加工企业11家,家庭林场15家,专业种养合作社28家。
从卖原竹到卖竹制品、竹商品,让竹子有市场、村民有增收、村集体有效益,正带领竹农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点竹成金”的增收致富之路。满眼翠竹成了百姓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一个个普通农户的幸福与满足就在片片竹林深处。(王友专 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