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村庄变得这么漂亮了。”1月9日,从云南回家的建筑老板赵为美高兴地说。漫步在双峰县花门镇花门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树木花草葱茏,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栋栋别墅气势恢宏……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门村位于双峰县的东南部,与邵东衡阳交界,青花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18户1518人。近年来,该村村支两委,以十九大精神为动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双管齐下”,基层党建、环境治理“双轮驱动”,各项工作风生水起,经济迈入快车道,一跃挤入全县全面小康社会示范村的先进行列。
“新市场有2000多个平方,可供摊位300多个,4条进入口,500多米长的摊位通道。”原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赵新民介绍。该村以前的农贸市场在马路边上,每逢集日,到处是丢弃的垃圾废料,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摆乱放,造成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令人担忧,也给环卫治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村里积极向镇里反映,请求搬迁马路市场,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入村进行专项调研,并分别向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撰写了搬迁马路市场的议(提)案,被县人大和县政协作为民生实事予以专项督促办理落实。”该村村干部邹求初说。花门村积极争取和自筹资金60多万元,利用村里的空置场地,建设农贸市场。2020年6月1日,新市场正式开业,交通安全得到保障。
马路市场搬迁后,该村针对各种不良陋习展开了整治行动。先是向脏、乱、差的环境卫生“开刀”。各家各户都与村委会分别签订了环境卫生承诺书,不乱扔垃圾,家禽家畜要圈养,可用垃圾、有毒垃圾自觉送至村部垃圾分拣中心,搞好公共场所及家庭的环境卫生。该村投入100多万元购买垃圾桶,建垃圾分拣中心,设立3名保洁员,添置垃圾拖运车和清扫工具,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环卫评比,奖优罚劣,形成了一项长效机制,环境卫生大大改善。该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会,规定红喜事和白喜事酒席的上限标准,严禁燃放烟花鞭炮。从2019年以来,30多场的红白喜事基本上都没有大操大办,累计节省开支20多万元以上。搞好乡风文明的前提下,花门村又着手新农村建设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四化”及“治水灌溉”工程。截至目前,全村绿化村组公路1.5公里,绿化率43%;硬化村组公路8公里,硬化率86%;村组公路安装路灯68盏,亮化率69%。投资37万多元,全村清淤和整修山塘18口,增加畜水容量10多万立方和灌溉面积50多亩,水稻播种履盖率达95%以上。(王玖华 赵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