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来十分崇尚礼仪。“礼仪”一词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大意是主客双方相互敬酒,欢聚畅饮,礼仪全都合乎法度。现在,通常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礼仪教育的作用非同小可,加强礼仪教育势在必行。礼仪教育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发力。首先,家庭作为礼仪教育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通过言传身教,率先示范,着力营造文明有礼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小学礼尚礼。其次,学校作为礼仪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通过强化礼仪训练,组织开展升国旗、入团入队等礼仪实践活动,把礼仪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次,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同时也是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学以致用的综合展示平台,可以通过举办礼仪文化节等大型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公共礼仪水平。 礼仪教育,多管齐下,并持之以恒,形成常态。只要假以时日,真正让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礼仪教育一定会绽放出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肖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