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刚蒙蒙亮,张友华来到草莓采摘园里干活儿。“我能有今天,完全搭帮党的扶贫决策和镇村干部。”张友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
今年5l岁的张友华,是新化县曹家镇娘家村人,会做泥工活。从1998年始,他爱上了打牌、押宝,挣一块钱输一块钱,年年借钱过年。后来,他帮人种植草莓,几年内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收入甚微,一家四口常年住在四面透风的窝棚里,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2014年,扶贫干部知晓他的情况后,主动上门跟他谈心。语重心长地说:“你聪明、脑子不比别人差,别人家搞好了,你家为何搞不好?做人关键要有志气,你现在孩子长大了,要勤俭,给后辈做个好榜样;要立志把家庭搞好,把房子建好,娶个儿媳回家。”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经过多次劝说,张友华心想自己长此下去也不是条出路。于是,他找到村党支部书记白祖俭。白祖俭听了张友华的讲述后,为他思想转变感到高兴,立即将这事汇报给镇党委书记张剑刚。张剑刚听后当即表示:“全力以赴给予政策范围内允许的一切支持!”接着张剑刚一有空就到实地察看,给张友华鼓劲、解难。
2014年,张友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10余亩土地,加上自家的地共种了10多亩草莓,获纯利几万元,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接着逐年扩大规模,面积上升到40多亩,获纯利30多万元。
“我现在建了房子,买了车子。”张友华自豪地说道。在旁边的白祖俭打趣道:“还娶了儿媳。”“是的,是的,娶了儿媳,现在家里有5口人了。”张友华兴奋得合不拢嘴,连声说。
张友华的脱贫故事,是新化县曹家镇补齐精神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实例。
新化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县镇干部下村走访时得知:部分贫困户:“靠着墙壁晒太阳,等着国家送小康。”具体表现在消极悲观,自暴自弃,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赌牌押宝等。近年来,曹家镇以娄底市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为契机,实行五治——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以此调动贫困户和好赌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改变贫穷的干劲和决心。
镇党委、政府对症下药,采取“土”“怪”“蛮”“巧”“新”等5种办法,“土”抓村风整治,倡移风易俗;“怪”抓老百姓普通“爱面子“的心态,营造“脱贫为荣”风气;“蛮”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魄力,感染群众改变落后思想;“巧”扶贫不扶懒,以奖代劳;“新”全面掌握村民信息,管理村民行为。使不少贫困户的思想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飞跃。(曾德新 李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