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涉农资金整合”】
2013年,双峰县在不改变资金用途指向的前提下,“集中财力办大事”,水利、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20多项涉农项目资金被整合,进行专户管理;设立县整合领导小组和涉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实行“一支队伍管”,建立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规范分配、支出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全县涉农项目八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把资金用到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通过统筹安排,双峰农村基础设施工程个数减少40%,单个项目资金投入额增加5倍以上。
2016至2020年,双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8.6亿元,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涉农项目达80多个,培育50多个扶贫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4万至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双峰县琐石镇的油菜花又双叒叕开了。
2月24日,记者来到该镇大溢塘村,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正在铺满大地。脱贫户李闹其说:“去年,我种了4亩油菜,把菜籽榨油,再卖些农产品,增加收入2万余元。”得益于涉农资金的整合,大溢塘村大力发展“油菜”经济,5年累计带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与此同时,印塘乡320国道南侧的一个小山村里,双峰县文凤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湖南省文凤农牧科技公司内,鸡和蛋正演绎着脱贫致富的故事。这里,有饲养十万羽的全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年孵化100万羽的良种鸡苗繁育场,资产总值达到5000万元,吸纳帮扶贫困人口12215人,占双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6%,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龙头大哥。
锁石镇万亩油菜花基地、印塘乡文凤禽业、梓门桥镇红心脐橙基地、井字镇易地扶贫点、沙塘乡栀子花基地……双峰县的广袤乡村变成了致富的热土,而这些“大手笔”却曾经是村民们的奢望。过去,涉农建设资金都是各部门自上而下、专款专用,名目多、规模小,零零碎碎“撒胡椒面”,既造成“跑冒滴漏”、重复建设,又办不了群众迫切需要的大项目。
直到2013年,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出台成为“破冰”之举。双峰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各炒一道菜,共办一席酒”的新模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八年改革,硕果累累。涉农资金“抱团”后,双峰县财政的“底气”足了,“步子”大了。目前,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项目得落实的“三赢”效果。
(肖鹄 龙玲)
● 后记
身边的“小确幸”
勇于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基因。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吹响改革号角。
回首过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每次三中全会,党中央都站在历史潮头,果敢抉择,科学部署,引领改革阔步前行……时代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就会披荆斩棘,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任务和目标。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改革进行的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市的7个改革案例就是生动讲述。因为改革,上梅街道处处和谐,人人温暖;因为改革,油溪桥村全体村民领了大红包;因为改革,娄星区的村民坐在家里享受到了大医院的服务;因为改革,胡坪村的村民再也不要去挑水了;因为改革,双峰的村民不仅务农,还可以客串导游;因为改革,冷水江的社区居民安全感爆棚;因为改革,全科医生真的走到了我们的身边……不是高大上的文件,不是枯燥乏味的数据,改革“红利”就应该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这一次采访,记者从众多普通人脸上看到了这种“获得感”。
改革,就应是大梦想中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