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前夕,位于娄底经开区的娄底光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片喜气洋洋。即便在疫情影响下,光华机械2020年仍然实现效益三年三跨越的目标,产值从8千万到突破2.5亿元。
“关键是要狠抓质量为本。”快人快语的公司董事长谢平光把成功的主要经验归结于质量。因为质量过硬,他的企业已经成为三一集团优秀供应商,成为专新特精小巨人,成为“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这样逆“疫”发展的企业在娄底还有很多,大到以涟钢、三一为龙头的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双引擎”产业,小到数量众多的蓄能、电子陶瓷、矿山机械和文印企业,共同的特点是盯住前沿技术,持之以恒以质取胜赢得市场。娄底质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
抓意识 筑牢质量第一的理念
“充分发挥政府在质量发展中的引导、扶持、规范、监管作用。”久久为功抓质量,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的好做法。2020年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新一轮质量强市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长杨懿文亲任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组长,重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抓质量的责任;坚持和完善将质量管理、质量强市知识纳入市委党校干部教育主题培训班教学内容,持续强化对“关键少数”的培训,深化在党委政府各个层面和全社会“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形成支持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以质取胜的共识。
“我们要用滴水穿石的作风铸就娄底质量精神,建设具有娄底特色的质量文化,凝聚娄底质量的精气神。”在谈到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邓志洪信心十足。
抓标准 强化质量发展基础
“一流企业做标准。”这是国际公认的规则。近年来,娄底市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一个战略来抓。积极参加获批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国33个试点城市获得一席之地,以电子陶瓷产业为主体,深入开展对标达标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2020年9月,一批电子陶瓷企业成为第一批湖南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发布标准26项,推动标准化制造在娄底落地扎根。近年来,市内企业、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3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5项,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申明公开达到1100项,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个5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三泰新材牵头研制制定的热轧碳素钢-不锈钢复合钢筋国家标准,改写了钢产品傻大黑粗的历史,占据产品制高点,把握住话语权。同时,全市1499张各类认证证书,115个计量可检定项目与产品标准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89个各类检验检测机构成为标准执行的可靠保证。
抓创建 积极培育质量品牌
安全是质量的底线,品牌是质量的高线。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品牌建设牵头推进部门,局长邓志洪格外关注,多次提出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让每一个品牌都成为致富一方的重要资源。”在工作中他更是亲力亲为,推进品牌创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湘村高科成为全市第一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获得者。企业注册商标26811件,增长32.5%,拥有双菱钢材、闪星锑业、响莲茶饮料、万福香大米等15件驰名商标。富田桥豆腐、桥头河萝卜、新化稻田鱼、新化黄精等11个娄底人身边耳熟能详的传统农产品已经披上品牌的外衣,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行证”走出娄底、走向全国。五江、农友等31家企业62件产品取得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永丰辣酱还进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协定名录,拥有“通行”世界的能力,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国际保护。在服务行业,新增4A级旅游景区5个,娄底宝中乐游国际旅行社成为首家四星级旅行社;楚怡职教品牌更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工程建设领域,2020年共创建省优工程11项、芙蓉奖工程4次。
抓创新 强力推进质量提升
“好的质量后面都有发明创造做基础。”作为同时分管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勇深有感触。2020年,刘勇带领相关人员组成专班,深入全市十大优势产业链中的147家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挖掘发明创造潜力、指导开展专利布局、寻找发明专利的创新点。对一些有特色、有潜力的企业更是“三顾茅庐”,解难释惑,打消顾虑或误解,促使25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零突破。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爆发式增长到5588件,同比增长79.8%,专利授权2571件,同比增长44.4%;发明专利申请2725件,同比增长335.3%,增幅全省第一。(王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