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积极推进“三高四新”战略的娄底实践,娄底全市上下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序有力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双引擎”基本形成。
“双引擎”驱动“三高四新”,成效初显。在过去的2020年,娄底以打造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双引擎”为重要抓手,围绕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聚各类社会资源,精准施策,有序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先后组织了三批次共1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全市累计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1个,创历年新高。其中不乏三一路机灯塔工厂、三一油缸灯塔工厂、三一百亿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三一重卡零部件产业园、华菱薄板深加工产业园、湖南石牛汽车等一批大而好的产业项目。成功实现了涟钢140万吨高速棒材生产线改造项目、年产50万吨高强钢一期项目、湖南利钢二期项目、湖南碧云环保科技年产500台套环保设备项目、华视光电光学镜头生产项目、湖南星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专用车辆零部件生产项目、映宏科技塑料基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等60余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市13个省“五个100”项目、30个省重点项目、227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5.89%、164.67%、135.52%。其中列入考核的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被评为省重点项目建设优秀市政府,龙琅高速、三一中兴百亿油缸、娄底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三个项目被评选为优秀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增长14.3%,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达到65.4%,高技术产业投资全年增长38.2%,占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25.8%。省绩效考核指标评估中,产业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综合得分居二类地区第一位。“双引擎”驱动“三高四新”战略的成效初步显现。
“双引擎”驱动“三高四新”,来势喜人。今年1月9日,按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的百亿油缸基地项目建设桩基施工全面展开,项目总投资52亿元,计划今年10月1日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随着三一路机灯塔工厂的项目落地开工,共有5个按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的重大项目落户娄底,并从2月份开始陆续投产。2月23日,在“娄底市发展改革暨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会议”上印发的《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突出抓好202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20个省重点项目、226个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其中重点产业项目132个,完成年度投资270亿元以上,确保新开工建设项目100个以上、新竣工投产项目100个以上。在3月1日举行的2021年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娄底集中开工项目48个,总投资171.23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81.0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达37个,总投资142.29亿元,再次为“双引擎”注入强大动力。随着“双引擎”的基本成型逐步发力,十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已经集聚了610家规模工业企业,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产业集聚项目超过180个,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2.1%,高于规模工业增速6.4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1.5%,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按照发展规划,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总产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力争到2025年全市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
“双引擎”驱动“三高四新”。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娄底为长株潭都市圈的拓展区和辐射区,先进制造配套区、现代物流服务区。娄底积极对接,构建“一核一廊”市域经济格局,打造娄星涟源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和以娄底大道为中轴联通各县市区、各主要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走廊、新型城镇化走廊。聚焦科技创新,娄底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上显得生机勃勃,建设中的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娄底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国家高新区创建成功进入科技部最新一批现场考察名单。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5%。申请专利2737件,增长338%,增速居全省第一。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落户娄底,华菱涟钢云数据中心投入使用,首家省级区块链产业园落户万宝新区。液压油缸改扩建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支持。
(杨维 石峰 颜绍平 廖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