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01日> > 第8版 > 新闻内容
肖晴枚:光荣在党65年 初心不改一辈子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中国石化湖南娄底石油分公司,有一位现年84岁、65年党龄、虽身患癌症仍坚持每天学习的女党员,她就是肖晴枚女士。她曾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许多重大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继续坚持学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一张张陈旧老照片、一个个年代久远的荣誉证书,一本本字迹工整的学习笔记,都是这位老党员初心不改的见证。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

  肖晴枚女士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从湘乡到娄底为地主家种地,4岁多就已经为地主家放牛,常常被牛拉着走。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共产主义的种子。

  13岁那年,她思索再三,向家里提出了要去读书的想法。可是家里因为穷,缺乏劳动力,没有立刻答应她。肖晴枚提出自己可以白天读书、晚上帮着家里干活,她的决心和毅力最终打动了家里人。仅用1年半的时间,肖晴枚就学完了初小的课程内容,并顺利考上高小。读高小又遇到了难题,因为学校离她家距离远,必须要住宿,可家里又承担不起寄宿费,肖晴枚通过帮姑姑家做事,寄住在姑姑家完成了学业。

  “组织的需要和安排,就是我的志愿”

  因为机构改革,肖晴枚工作调动十分频繁,她先后在涟源县乡政府、农业局、商业局,娄底市共青团工作委员会,娄底石油分公司等多个单位工作,每一份工作她都全力以赴,积极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

  1962-1971年,肖晴枚在斗笠山公社党委会任组织委员、妇联主任兼民财工作,当时农业生产水平相当低,农民生活也相当困难。在公社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肖晴枚深入进行调查,建议就地取材,兴建综合加工厂,办农民自己的企业。经党委讨论后,决定采纳并由她牵头此项工作。在当时无厂房、无机器、无资金的困难面前,肖晴枚毫不犹豫地挑起重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是为人民做事,吃点苦算什么!不到3个月厂子建成,自此以后,每年纯收入16000多元,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大大促进了生产的积极性。1965年之后的数年内,全社粮食年增长率超过20%。

  在娄底石油公司工作的各个岗位上,肖晴枚都能勇挑重担,尽职尽责,业绩优异。回忆自己的工作心得,肖晴枚这样说道:“别人付出十倍的努力,我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

  “党给予我的太多,永怀感恩之心”

  肖晴枚自1954年7月参加工作67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自始至终默默奉献,为人民服务,连续20多年都被评为县团级、地级、省级先进工作者。她的模范事迹,还作为封面材料被湖南省委月刊《共产党员》杂志收录其中。

  退休后,肖晴枚依旧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肖晴枚将每日的学习内容整理成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她说:“年轻人要多关注时政,要有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离开工作岗位后的她并没有闲下来,仍坚持积极参加公司退休党支部的党组织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壮大。每天通过报纸电视关注国家时事、社会动态,把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鼓舞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这几十年也没有做什么大事,都是在本职岗位上尽了一份责而已,做的都是自己该做的事。但是作为一个党员,我可以说,自己是无愧的。”肖晴枚感谢组织对她的认可,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所赋予她的荣誉和使命,她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教导后辈要奋发努力,爱党敬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威威 陈倩 廖仪)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