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9:30,娄底爱尔眼科医院重磅发布“爱尔摘镜·百万之选”《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大数据。发布仪式现场,眼科博士、中南大学爱尔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爱尔眼科集团屈光手术学组核心专家彭艳丽对《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进行深度解读,为娄底地区近视人群带来国人近视手术最新数据成果,并针对大众关注的近视手术热点话题,进行了专业分析和相关解答。
据悉,《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选取2018-2020年3年间,在中国境内爱尔眼科医院接受近视手术的人群,通过对覆盖我国29个省份206个城市,年龄从18-79岁不等,共计52万名患者,合计102万眼近视手术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报告。
作为联合发布方之一的爱尔眼科利用屈光矫正病例数据库,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的近视患者及其手术方式选择、术后视力、恢复周期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深度剖析了中国近视手术现状。《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的发布在我国近视手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进一步提升近视手术质量提供借鉴与思路,有望让更多患者享受先进技术带来的优质视觉。
虽然近视手术的大众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作为唯一摘镜矫正手段,过去10年来,我国近视手术俨然成为现象级热潮。《白皮书》显示,2020年近视手术量同比2018年增长近75%,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近视手术摘镜。
彭艳丽介绍,目前的近视手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光手术,就是在角膜上做减法,把患者的度数通过激光消融掉;另一类是IC晶体植入术,就是给眼睛做加法,将一枚根据患者眼球情况定制的晶体放入眼内。近视患者必须通过严谨的术前检查来获取眼部数据,医生再根据这些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求达到较佳的术后效果和优质的视觉质量。(曹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