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化县城东望城坡下,一座并不起眼的墓冢在这里静静地躺了近百年。朴素而结实的墓冢,面向东方,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似乎在叙说着这位烈士真诚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长眠于此的这位英灵,就是中共优秀地下党员陈历坤。
陈历坤,1901年出生于新化县上梅镇望城坡,自小家境贫寒,但聪慧机敏,是家族里那一代孩子的翘楚,深受族中长老陈兆槐的器重。正是在陈兆槐先生的资助下,陈历坤得以前往外地求学。此时,血气方刚的陈历坤,深受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参与革命运动,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遭受失败后,党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4月,陈历坤受命组建中共湘中特委,负责联络新化、安化、邵阳、溆浦四县与组织失联的同志,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作组织准备。为了尽快而隐蔽地联系到失联的革命同志,并保护好他们,时任中共湘中特委书记的陈历坤,卖掉了几亩养家糊口的田土,又到处筹集资金,不久在陈兆槐的帮助下,建立了新民中学。陈历坤以办学为掩护,一边办学,一边用接头暗号与县内失去组织联系的同志进行联络。不久,在陈历坤的领导下,不仅很多失联的共产党人找到了组织,还有不少仁人志士受其影响,也陆续投身到革命中来,毫无畏惧地集结在党的旗帜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组织工农群众,筹款购枪,为武装暴动做准备。
党的力量在新化逐渐增强,工作进展极为顺利。在他们的工作刚刚打开局面的时候,同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疯狂的“清乡”,意图大肆迫害捕杀共产党员。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陈历坤带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针锋相对地开展反“清乡”斗争。他决定让自己和同志们成为把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内部,打乱国民党重新登记党员的部署,给国民党在新化的统治以沉重打击。于是,陈历坤巧妙地装点学校“门面”,抬高学校地位,他将有钱有势资助办学的阔佬乡绅们列为基本校董,将县长尹乐道、县指委常务张曼真和县教育局长列为当然校董,把联系上的革命同志安排为董事委员。然后,由已潜伏进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袁拔群、袁士谬等人介绍担保,把他登记成了国民党员。取得国民党身份后,他经常身着长大褂,面配金丝镜,手持自由棍,以征求办学意见为名,常与当地的党政要员和社会名流“混”在一起。当了解到国民党登记工作是由反动派张曼真来管理的,就与袁士谬、袁拔群等人里应外合,“你唱我随”。有一次与张曼真的饭桌上,袁士谬故意谈起国民党省委党校毕业生邹新藻、黄承遇,夸赞他们才华横溢,陈历坤立马接话说:“袁部长,如果您认为这些人不错的话,那么何不将他们纳入县指委,让他们为张常委和您效力呢?”于是共产党员邹新藻和黄承遇也顺利安插进了国民党内部。邹新藻、黄承遇任职后,充分利用职务便利,把我党的同志陆续登记为国民党员,为党的地下活动积蓄力量。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陈历坤又联系上了许多共产党员,成功地把他们登记成了国民党员,同时对党的下步活动方案有了计划。
此时的革命斗争是极其复杂、激烈的,正当他们加紧发展党的组织,准备发动武装暴动的时候,1928年9月30日,陈历坤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尹乐道、张曼真和马成麟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讯问陈历坤。陈历坤和他们虚与周旋,让他们一无所获。当面对狡黠的张曼真旁敲侧击讯问时,陈历坤哈哈大笑,甚至强调说:“尹乐道县长和马成麟督察说我是共产党啊,真是笑话,咱们上个月都在一起举杯同欢,如果我是共产党,你们岂不是也有通共嫌疑?这若是被省政府省指委知道,他们也会认为你们长期与共产党交往甚密,怕是早已被共党赤化了吧,到时看你们怎么交代。”这话说得尹乐道和张曼真脸涨得通红,哑口无言。敌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为了逼迫陈历坤供出共产党人,反动派对他施以严刑逼供,“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香火烧背”“麻绳吊指”……无论敌人采取何种酷刑,陈历坤既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也不供出同志身份。当竹签从陈历坤的掌心插进,再从手背穿出来,裂成无数根竹丝时,陈历坤依然咬紧牙关,面不改色。他在狱中还继续坚持党的工作。一次,当陈历坤看到刚入狱的同志上厕所时,立即假以解便去鼓励:“坚持到底,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别人。”并暗示他放心大胆与敌人斗争。
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陈历坤始终如一地对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迎着敌人的狂风恶浪,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走上刑场的前一天,陈历坤给母亲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叮嘱母亲不要悲伤,将来自有报仇的一天,并叮嘱母亲:“务必立高碑于路旁,面向东方,儿将翘首曙光升起……”11月9日,新化县城郊外的西门岭,寒风凛冽、萧瑟悲凉,陈历坤昂首挺胸,走向刑场。临刑前,他面带微笑,目视远方、淡定从容,他立而不跪,高呼“青年童子万岁!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28岁。(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