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光,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娄底市新世纪252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中国万千生态工作者之一,长期在娄底市从事林业工作。从造林绿化、林政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防治、森林抚育间伐等工作,他都接触过。近年来,他主要负责全民义务植树和古树保护工作,实践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964年出生的成华光早年从长沙林校毕业,后在职读过中南林学院的本科。他在林业部门摸爬滚打了37年,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林业技术专家,也见证了娄底从大规模造林绿化到目前的森林绿化率达到了50.91%的大跨越。
社会是锻炼的熔炉,也是成长的温床。成华光说,他在林业、生态工作中实践、研究、写作、探讨、创新的成长历程,无不体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在上世纪末,在单位领导的推荐下,成华光通读了《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封闭的循环》《伐木者,醒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绿色生态环境类系列书籍,也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学习,开始从林业生产者向生态忧虑者转变。
在2006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中,当时分管的副市长李云才知道他爱写专业文章,就鼓励他多写,说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成功。2007年7月,省林业厅副厅长柏方敏给他打电话,说是听了国家林业局专家建议,邀请他参加湖南省森林城市建设课题的相关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柏方敏鼓励他多思考、多创作、多出成果。
在创作中,成华光不人云亦云,对是非问题敢于质疑。2005年2月,针对当时有专家发表的《“城市森林”违背科学》长篇文章,他与有关领导一道撰写了《城市森林违背科学?令人惊诧!》一文,在《中国绿色时报》连续刊载,对阻挠森林城市建设的思潮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为支持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绿色时报》编辑发现他敢于挑战权威,以为他是一名退休干部,打电话得知他刚逾不惑之年,大为惊讶。他还在《经济日报》上发表《走出城市森林认识误区》,此文入选我国在贵州举办的第一届城市森林论坛论文集。《城市改造,树木总受伤》曾获《中国绿色时报》优秀新闻奖。这一年,他进入了国家林业局的专家库名单。
成华光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他写的《生态文明解读浅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社会性、时间性、科学性、大众性、广泛性。其《简论生态建设》荣获2004年湖南省科技论文一等奖。其《异议“生态省”建设》提出“生态省”建设在我国生态建设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提法值得商榷,后来环保部门也终止了“生态省”建设。他还撰写了《用森林促进城乡生态化融合—谈城乡一体化绿化的导向问题》《绿水青山涵义浅析》《如何理解生态产业化》等文章,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成华光对现实问题勤于探讨。当年,有些专家反对提“生态环境“一词,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相关文件。他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半年的思考,撰写了《慎重对待“生态环境”,正确理解生态建设》(见《林业工作研究》杂志)、《生态环境的辩证否定》等长篇论文,为“生态环境”立言正身。时事变迁,后来我国重新使用“生态环境”一词,还成立了“生态环境部”这样的国家机构。
成华光支持生态正义,反对国际事务中的错误倾向。2006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上,捕鲸成员国与反对捕鲸成员国的投票结果是33比32。我国主要媒体曾就此事以《捕鲸国赢得20年来第一个胜利》为题进行了报道。他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了《商业捕鲸行为被肯定,是胜利?还是失败?》,被人民网等媒体转载。第二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捕鲸委员会年会上,反对捕鲸成员国与捕鲸成员国的投票结果逆势扭转为40:2,赢得了绝对的胜利,我国在此次年会上也投票反对捕鲸。
成华光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对生态建设中的错误观点进行反思。有人过度相信生物质能源替代石化能源,他写了《理性发展生物质能源》予以降温;有黄河治理专家说黄河不能变清,他写了《质疑:黄河不会变清?不能变清?也无需变清?》予以质疑;有教授提出森林法应该修改为林业法,他以《〈森林法〉不宜修改为〈林业法〉》进行了反对;有人固守狩猎权行违法之实,他以《狩猎权停拍有损中国的信誉吗?》进行了反对,等等。《不是绿色,而是黑色》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了有关部委向世界发布的“中国绿色GDP核算”,约半年后国家统计局正式向国务院报告此项核算不成熟,不能再发布。从此之后,中国没有再发布此类“成果”。
成华光最近写的一首《咏古树》的诗,映衬了一个林业、生态工作者的身心:饮露守山川,茹风岁月篇。飘逸兼韵美,嶙峋自成玄。迎客千年事,通灵万古泉。龙根安大地,茎傲笑云天。他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上的探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撰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讨、评论、争鸣和实践类文章100多篇,曾是《中国绿色时报》栏目“绿色时评”的撰稿人。他谦虚地说,这是一个生态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他会一如既往地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践行者、自然生态的守望者。(罗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