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在高新区的三一路机灯塔工厂里,全自动机器人不停舒展手臂,进行精准焊接。近年来,涟源市多措并举,促进了民营经济依托科技创新健康发展。
涟源市先后出台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帮扶工业企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20年,涟源市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企业创新创优、技术改造进行奖励和补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获得省以上科技奖以及有自主研发的重要发明专利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商标权的质押类贷款,财政给予企业贴息。以专项奖励的形式,鼓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同时,涟源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激励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引入国家级、省级产业领军人才以及5人以上研发团队的企业均予奖励;对企业新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分别给予相应的启动资金补助。
涟源市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建创新平台,实行税收加计扣除和研发经费奖补,优先申报争资项目等多项政策措施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5家“暴增”至现在的34家,预计今年新增8家以上。利用三一路机整机生产线落户涟源的契机,涟源市顺势推进以三一华源、三一中源等为龙头企业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至去年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成长壮大,上下游企业本地聚集率不断提升。政府投入带动全社会投入,近几年来,企业着力加强技术攻关,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技生态,全市共新增16个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等创新主体。
截至目前,涟源市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为167家,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4亿元,同比增长11.2%。一季度涟源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同比增长30.6%,在娄底市五县(市、区)排名第一。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共计46家规模工业企业,年增加值占涟源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同比增长34.35%,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18.45个百分点。(肖星群 吴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