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眼下正值大暑时节,也是双季稻农忙的时候,近年来,双峰县扎实做好双季稻种植工作,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并通过“大户带散户”政策,为全县粮食生产“机械化”赋能。
在梓门桥镇升堂村,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广阔的田野间响彻着机器的马达声。镇农业综合中心副主任杜子信介绍,早些天还是一片金黄早稻,如今已换上了嫩绿晚稻,该镇2万多亩双季稻今年长势也很好。
梓门桥镇农业综合中心副主任杜子信告诉记者,梓门桥镇今年种植了双季稻有两万多亩,在7月底前能够全部栽插到位,在秧期因为天气不大好,但是后来移栽之后长势喜人,平均产量能够达到900斤以上。农机轰鸣“双抢”忙。在杏子铺镇龙返村,田间生产同样如火如荼。47岁的种粮大户胡永贵今年已经收了160多吨粮。胡永贵说,农机遍地“跑”,离不开政策支持。一台联合收割机原价12余万元,算上各级农机购置补贴,实际只要付8万元左右,近3年来共购置了300多万元农机,今年合作社种植的800多亩双季稻基本上全部是机械化耕作。
据了解,目前,双峰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8家,成为推进本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主力军。今年“双抢”期间,实现98%以上的收割、95%左右的耕整由农机作业完成。县农机事务中心副主任朱尧堂表示已经基本实现了耕地全面机械化、收割的全面机械化、烘干的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曾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