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 陈海洲
7月9日-10日,娄底市广播电视台离退休老同志,在退休党支部的带领下,冒着酷暑,乘车前往魅力湘西,参观了“精准扶贫”的发源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塔卧湘鄂川黔省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感受高度贫困村的巨变。下面介绍我看到听到的十八洞村的小故事。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腹地,其所在的湘西州因山多地少,道路不通,基础设施差,旧社会有“中国的盲肠”的说法。
正确的扶贫指导思想,使扶贫工作方向明,动力足。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持贫”,十八洞村以习总书记到访为契机,不等不靠,群策群力,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十八洞村,有了改变贫穷的方向,还需要人带领执行。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学院的龚海华,选择回到湘西老家,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了十八洞村,2014年全票当选十八洞村党支书。龚海华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为了更好地贴近村民,龚海华过年过节几乎从不回家,村民有事,他总是“随传随到”。他向种养植专业人员请教,根据十八洞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并亲自实践。村民说龚海华像“打了鸡血”似的领路人。十八洞村不仅有龚海华支书还有龙秀林、石登高、麻辉煌几任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的扶贫工作队队长。
扶贫先扶志。是十八洞村改变贫穷走向新生的成功经验之一。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
龙先兰是个腼腆小伙子,平日话不多,表达能力也不强,但爱喝酒爱玩,一喝酒就醉,让他“名声大噪”的一件事是,醉酒后闯入省领导开会的会场,找领导“要钱要老婆”。
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一进村就从村民口中知道村里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孤儿,打架斗殴、闹事样样少不了他龙先兰。为了帮助龙先兰重树尊严,一有空龙秀林就跟他聊天,聊人生,还时不时带上油盐米菜,到他家一起做饭吃。逢年过节,龙秀林把他带回自己家吃饭,龙秀林家人也把他当家庭成员。第一回去秀林家过年时,龙秀林的母亲还给这个儿子“包红包”。
龙秀林的举动感动龙先兰。为了让“大哥”放心,龙先兰一点点改变自己。龙秀林又安排龙先兰外出学习,见世面,学知识。不久龙先兰学会了养蜂技术,龙秀林又帮助他贷款,买回蜂群,还时常帮助他卖蜂蜜。
为了帮助村里二十多个大龄青年“脱单”,龙秀林策划了“相亲会”。在“相亲会”上,龙先兰赢得邻村姑娘吴满金的芳心,最终两人喜结连理。龙先兰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2020年冬,以十八洞村为原型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龙先兰和妻子作为村民代表到北京。出发前,龙先兰连夜赶到镇上,购买一台新手机,他说:要把这次在北京的行程全部记录下来。
11月6日凌晨,龙先兰夫妇就到了天安门广场,在雄壮国歌声中,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龙先兰站得笔直,望着国旗,高兴地唱起了国歌。
脱贫成果的巩固,要有好的党支部领导,村规民约管理,还要成功的产业支持。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身着崭新苗服的十八洞村党支书、村主任施金通走上颁奖台,代表全村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时,他脸上写满了自豪。这种自豪,源于十八洞村8年来,作为精准扶贫“首创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猕猴桃、黄桃年年结硕果,中药材、苗绣远销全国,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两旺,十八洞村旅游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十八洞村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公司,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公司,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56.8%的十八洞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至2020年的18368元。
在我看来,十八洞村脱贫致富故事,讲不完,也写不完,可以预见的是,在这里将有更多精彩的难以磨灭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