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 陈海洲
在娄底市门球馆,常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每天上午7时50分准时提着装有水壶、纸扇、手机的小袋来到馆里打球,见着球友满脸笑容问好,练到10点准时回家料理家务。老者叫王成径,现年83岁,曾担任市体育局副局长、调研员,市老年体协常务副主任。
王成径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平凡的故事。他4岁起看牛、扯猪草,9岁才读书,小学读到五年级三次考上中学,家里却无钱供其读书。他19岁参军,在部队军事技能成绩突出,1970年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退休后,照顾病妻二十年,无怨无悔,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贫苦孩子上了学
王成径1938年9月生于新化县大道乡(后划为新邵)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因老大从小到外地学徒,他是男孩子中的老二,为生计4岁多一点就开始放牛,放完牛后就去扯猪草,晚上还要帮母亲挽线绕纱。王成径9岁多才到族办小学读书。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劳动之余深夜也要完成作业才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未毕业就约另一同学偷偷报考峡山高小。考上后,因家穷时读时停,毕业后三次报考中学,均榜上有名,但因学校还是私立中学,交不起学费,无缘上学,只好白天劳动,晚上义务当计工员,帮助青壮年扫盲,同时坚持自学,表现突出,1955年被吸收为共青团员。1956年,大同中学由私立中学改为公立中学(新邵二中),王成径终于圆了中学梦,不仅努力学习,而且热心班上各项工作,被选为班上团支书。
军营中的勤学苦练
贫困的王成径家解放后分了田地房屋,全家人勤劳节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1967年12月,王成径听了参军的动员报告,毅然决然报名参了军,穿上军装坐上老式汽车,经过三天三晚的颠簸才到湛江,稍微休息,在风雨中花八个多小时才渡过琼州海峡,再经部队体检,成为海南军区炮兵团的侦察兵。经半年学习训练,第一次考核,王成径因识别地图中的地形地貌及器材的操作等不及格,愧疚伤心,感到对不住父老乡亲,对不起组织,找个无人的地方痛哭了一场。深刻总结失败教训,从此,王成径痛下决心,训练更加刻苦,别人练几次,他就练十次二十次,摸爬滚打,决不屈服。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成径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各科目都得五分,立功受奖,年底评为技能能手,出席海南军区群英会。1969年5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年立功授奖,并被转为干部。
1963年,王成径因军事训练过硬,被选派到郑州炮校学习两年,返回海南部队任团部参谋、连指导员、副教导员、团组织股长等职。王成径在社教等工作中成绩均很优秀。
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
王成径因工作成绩显著,1970年5月被调到北京军政大学(现为国防大学)任大队政治干事。197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柬埔寨,中国声援柬埔寨,反对美帝的侵略,于7月20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声援大会,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西哈努克亲王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王成径作为军政大学两名代表之一,也上了天安门城楼,近距离见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激动得心潮澎湃。回单位后在会上做报告,汇报亲身经历,还写信向父母乡亲分享了这份荣耀。
热心为老人当“后勤兵”
王成径1981年从国防大学转业到娄底市体育局任副局长,退休后担任市老年体协常务副主任。他带回部队的优良作风,很多工作他均亲力亲为,任劳任怨。维修体育场地、建训练房等他都带头干,尤其是门球、太极拳、钓鱼等老年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任内有次规模盛大的门球赛,80多个队参加,王成径周密部署、协调矛盾,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悉心照顾患病妻子
王成径的妻子张义香1943年出生于冷水江农村,初中毕业后在商业系统参加工作,1963年与王成径结婚,1971年随军,在北京一商场工作。王成径转业后,为了孩子的学业,张义香比丈夫晚两年回娄底,分配在市新华书店当营业员,1994年初退休。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7月13日,张义香不幸脑出血中风,经中心医院三个多月的诊治,幸运活了下来,但留下偏瘫后遗症。王成径对妻子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照顾。2005年,张义香第二次中风,病情更为严重,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每天由王成径处理好家务后,用轮椅推着妻子晒晒太阳。王成径这位老军人,从此成了保姆,不仅要做饭洗衣,还要喂饭喂水,并学会了按摩、缝补等家务。更为难的是张义香经常便秘,两三天一次,老王带着手套为妻抠大便。自从张义香得病后,王成径从未出过远门,也不能参加单位退休人员赴外地的活动。
2015年,张义香患脑梗死,头脑不清醒,肢体不能活动,不得不请个保姆。保姆白天照料,晚上还是王成径照顾。为了卧床妻子翻身,他想方设法从网上购买医用褥疮垫及前后左右翻动的病床,让妻子生活得舒服一点。
王成径干革命竭尽全力,照顾妻子含辛茹苦,战斗之中显风流,患难夫妻见真情,体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光荣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