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业少了,课后活动丰富多彩,欢声笑语也多了……”这是娄底市第六中学《做孩子温暖的陪伴者》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上家长的肺腑之言。自中央“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娄底市第六中学积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将作业设计作为本校教研重点,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作业少一点,效果好一点”的要求。
完善作业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为此,娄底六中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双减”告家长书》、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减轻家长的焦虑,呼吁家长做孩子学习的“领航者”、做孩子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者,真正参与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过程中来。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后,学生“减负”,从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开始,确保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与时长,把控作业难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减负”的同时如何“增效”?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主要从创新作业形式、加强个别辅导、丰富学校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实行“双减”后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了,避免了反复机械的抄写作业,杜绝了惩罚性作业,根据学生年龄及学科特征,布置分层、弹性作业,按照难度将作业分为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题型完成作业。孩子们在走进污水处理厂的社会实践活动里探究污水处理的流程,在自制玩具竹节人的游戏里体验童年的乐趣,在上下飞舞的跳绳里尽情挥洒汗水,在精心编辑的诗歌集里倾注对诗歌的热爱。 诸如此类的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悦纳度,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了核心素养。
“这道题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路尝试一下吗?”“很好!会思考的孩子就一定有收获!”“不要紧,慢慢来,再听老师说一遍。”这是我们的老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开展个性化作业辅导和答疑,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在面批讲解中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齐头并进。
控制了作业量,创新了作业形式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裕,丰盈的阅读时间积淀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静悄悄的校园书店里孩子们在书海里尽情遨游,掌声雷动的教室里是孩子们分享阅读收获后同伴给予的鼓励。课后服务4+1模式推行后,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非洲鼓、合唱、手工、绘画、书法、绘本、电影赏析等近二十个社团。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一起探索声音传播的秘密,百灵鸟合唱团里,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拍,童稚的歌声在校园飘扬,非洲鼓“咚嘟哒”的鼓点声里是孩子们无尽的欢乐,看着亲手种下的种子萌芽、开花、结果,孩子们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作业减下去、效果好起来!落实“双减”,他们在行动,“双减”政策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好处也已悄悄萌芽!
(宁军衡 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