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02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母亲的欠条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建强

  大学毕业那年,我放弃了母亲在家乡小城给我找的一份工作,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母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母亲说我心比天高,像鸭子不潜水只想吃浮食。父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母亲终于问我:“你打算去哪里呢?”

  我想了想了,摇摇头。

  母亲僵硬地站着,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儿大不由娘呀,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以后的路怎么走自己看着办吧。”

  母亲同意了!那一刻,我为母亲无奈地妥协和“支持”而感激涕零,默默发誓,一定不让父母失望!

  第二天一早,我收拾好简单的行囊,踌躇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向母亲索要路费。我怯怯地去找母亲,不想屋里屋外到处找都找不到。正在喂鸡的父亲戚然地说:“你母亲一早就到集镇上给你寻钱去了。可咱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为了给你找工作,家底已掏空了。”父亲说着,皲裂的双手仍在冰凉的水盆里搓洗着红薯,眼圈红红的,有些浮肿。我不知道该如何抚慰父亲,只能木然地站着,心如刀绞。

  母亲回来时已是半晌,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原来是个粮贩。母亲要卖家中的稻谷和黄豆。那几年丰产不丰收,粮食贱得要命,母亲一直舍不得卖。可是那天,母亲一下子卖了一千多斤,装了整整一四轮车。

  还没等我开口,母亲就把1500元卖粮款交到了我手里,我感激涕零,讷讷不能言。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母亲竟然板着脸冷冷地说:“写个欠条,这钱是借给你的。你已经长大了,该自己负责自己了!”她语气果断,不容置疑。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母亲,像看一个陌生人,难以置信。可是母亲已经拿来了纸和笔,摊在桌上。母亲的不近人情,让我失望到了极点,内心五味杂陈。就要离家远走,母亲一句祝福和叮咛的话都没有,只让我留一张冷冰冰的欠条!恼恨和气愤一并涌上心头,我抓起笔,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欠条,头也不回地走了,泪水流了满脸,但更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赎回欠条,哪怕再难,也要让母亲看看儿子不是孬种!

  我辗转漂到了广东的省城。一天、两天、三天……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这个城市里东闯西撞。人才市场、街头广告、报纸招聘,不放过任何一次希望。一个星期后,凭着自己的一支笔,我在一家广告公司谋得了一份文案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我没忘给自己充电,时有文章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半年后,我又跳槽到了一家报社。这期间,我只应景式地往家里打了两次电话,每次都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挂断,心里仍然对母亲满怀怨恨。

  到报社发了第一笔工资后,我径自回了家。母亲对我的不期而归大感意外,一迭声问我在广东怎么样?坐啥车回来的?回来有急事吗?……听得我心烦意乱。我冷冷敷衍着,同时郑重地掏出1500元钱,向母亲索要欠条。母亲一愣,然后缓缓走到里间,打开箱子,从一本旧书里取出了那张崭新的欠条。没等我伸出手,母亲就当面把欠条撕了,又一把推开我的钱,她僵硬地坐着。有些伤感地说:“当时让你写欠条,也是怕你年少轻狂,半途而废,逼着你往前走。你走时那种眼神,让我心里不好受到今天!要说欠的,你以为能还清吗?”

  我脸红了。一张欠条就让我气愤难平,哪能体谅母亲的一片苦心?“城里花销大,钱你留着。孩子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自个儿能自立自强,过上好日子!”母亲说着,用粗黑的裂着口子的手抹了抹眼角,让我陡然心酸。我蹲下身去,把地上的小纸片捡了起来。我要把它重新粘好,随时带在身边,时刻铭记这张欠条里蕴含的绵长的情意……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