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09日> > 第19版 > 新闻内容
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袁杰伟

  开始感觉到路的概念,是在上小学之后。

  从我家到我上小学的石章学校,村里人都说是三里路。不过我对这个距离的准确性总是表示怀疑。步行这几里路,需要一个多小时。要转七八个坳,每个坳都有几百米,每转过一个坳,都看不到来时的路。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只有三华里?也许原来的人吃得亏,腿劲好,把距离看短了吧。

  我从八岁开始上学,就每天要走这条土路,一路上前前后后总有百十来人,都是上学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滚作一团,隔山骂爹,蹦蹦跳跳,这都是常有的事。

  放学之后往回走,往回走的时候我不数坳,而是看村子里的一个老枫树,只要看到那棵春天枝繁叶茂、冬天叶落枝黄的老枫树,我就松了一口气,因为这就是快到家了,有饭吃了。

  那时我们在学校没有中饭吃,回家才能吃饭,中饭晚饭一起吃了。学校放学通常是下午四点,我们早就饿得肚子呱呱叫。但老师在学校统一放学后,还要留一些时间讲放学的注意事项,往往要拖堂。这样一来,如果是冬天,回到家就天黑了。

  稍大之后,我把路的概念延伸到了距家七八里远的沙子淌,新化把地势低洼而没有水的坑叫淌。这里是从我家到县城的一个转折点。到了这里之后,通往县城就有一条比较宽的马路。

  但我对这个地名有印象却不是这样原因,而是有一次听到父亲讲卖麦秸的事。父亲有一次挑着一担麦秸到县城去卖,那时刚打完麦子,天气很热,何况要挑一担百把斤重的麦秸?当时我已读高中,父亲含辛茹苦卖一担麦秸几块钱地供着我。但父亲那次讲是带着一种感慨的,说他在途中碰到一个熟人,那个熟人坚持要给我父亲挑一程,就一肩挑到了沙子淌。听完这件事,我对沙子淌的印象就很深了。

  高中应届毕业之后,我并没有考上大学。我去送过一次公粮。那时候农民种田是要给国家送公粮的。收公粮的地点在黄泥坳,比沙子淌更远,接近县城了。当我和村里的几个劳动力把一担公粮挑到黄泥坳时,我已累得全身没有一根干纱。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当我把公粮担子挑进仓库的时候,我看到那么多农民,浑身汗涔涔地把谷子往谷堆上倒。我不甘心这样的生活状态,于是寻找接收我复读的高中。

  连续复读三年之后,我终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来到了县城购买上大学用的皮箱等物,我忽然对县城的路有了感觉,平时低头走在街上的我,现在可以抬起头来走路了。那时大学毕业包分配工作,我觉得我的今后也是有正式工作的人,而且是大学毕业生。这样一想,我信心十足,神采飞扬。

  但我考的大学离新化县城并不远,就在娄底,这让我一点儿也不能自豪。在我看来,至少要到长沙这样的城市读书才能算是真正读大学,我内心感到有些沮丧。从读大学起,我就有一种“城里”的感觉,其实内心里,我一直非常“乡下”。

  娄底师专毕业后,我在新化的几所中学转辗,并不安心于在乡下教书的我,工作七年之后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师范大学专升本,脱产全日制学习。那年天冷得早,9月中旬已穿上外套,在长沙火车站下车之后,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长沙,是我二哥送我到长沙的。他比我还激动、还高兴,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也一点不感到冷,热情地给我张罗着。第二次进大学,我更懂得珍惜,两年里我在大学里混得风生水起,校园广播电台里、校报上,经常有我的文章刊播。我还兼任校广播站站长、校报首席记者。一个学员拥有的名誉,已经无已复加。毕业时,连校办主任都以兄弟般的口吻感慨地对我说:“你这两年在这个平台上,是混得最为成功的。”

  路,并不平坦。

  第二次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留职停薪,在长沙一所高校任学生科长。虽然是打工科长,但事还是那些事。我也特别珍惜,非常卖力。一年之后,那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团委书记到广州出差,已在广州谋职的我应邀特意赶过去与他们相聚。团委书记感慨地说:“老袁你在学校留下好名声了,现在学校很多老师都说袁科长在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我相信这是句实话。身后名比当时的名更真实,更重要。

  从在广州漂泊开始,我对路的印象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从广州到新化不是路程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为了省时,我通常选择晚上坐卧铺。那时候我到新化的次数远没有到醴陵的次数多。因为谈恋爱,我几乎每周都要跑一次醴陵,孩子出生之后,有时一周两次。妻说我赚的钱都用来修铁路了。

  孩子出生后不久回新化原单位上班,这时,已是新的世纪。但我依然不时到外面去,要么卧铺,要么高铁,要么飞机。此时,路越来越通畅,从这里到那里,都非常方便。有时我上午去长沙,妻要反问一句:“回来吃中饭吗?”是啊,如果办事快,清早出发,中午可以赶回来吃午饭。有时去广州,出发的时候发个信息,中午就在广州与朋友共进午餐。

  路变了,其实是时代变了。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