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文
1916年5月毛泽东在娄底茶元苍山居,即刘且候家住了15天。他俩既是一师的同班同学又是相交甚好的朋友。他们白天访贫问苦,晚上抵足而眠,无所不谈,甚至通宵达旦。有几晚毛泽东与刘且候家的长工睡在一起,他觉得这样更能全面了解当地底层群众的真实情况。茶园风景秀丽,毛泽东大为赞赏,他对刘且候说:“湘乡好山河,要靠我们自己来管,靠我们自己来开发。”“我们自己”,实际就是指中国的广大劳苦大众,他心里时刻想的就是要推翻旧中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毛泽东离开苍山居时正逢大雨,而刘且候因病重无法送毛泽东。青年毛泽东本身就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锻炼,而刘且候作为他珍重的朋友,有伟大抱负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付诸行动,这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使他对健康的重视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离开苍山居后,青年毛泽东进一步对体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于1917年4月1日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观点,同时这也是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毛泽东十分重视“游学”。1917年夏天,毛泽东利用三个月的长暑假与肖蔚然、肖旭东结伴“游学”,从长沙出发,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城乡,行程近千里。他和肖旭东二人都剃光头,穿一身粗布衫,赤脚草鞋,这和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穿衣衫的装束别无两样,他自认为是出来体验叫花子生活的。衣衫破旧,这样既可以避免对方感到唐突而回避,又可以交心交友,有利于对社会进一步了解。他们由宁乡进入今涟源七星的仙洞,在肖蔚然家住了一晚。肖蔚然就此留在家里。
毛、肖二人次日经白鹞、甘溪,到达伏口,和罗宗翰、罗驭雄、罗卓雄共进午餐。毛泽东、肖旭东询问此地有什么耆儒,“三罗”介绍说:“后乡善溪有个夏德沃,著有《遂园文集》。”毛、肖听说夏老先生很有才学,便虚怀若谷,三次登门求教,但两次拒之门外。他们并不灰心,第三次登门,夏老先生开门相见,并题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置于桌上,以试探来访者深浅。毛泽东、肖旭东两人商议当即应对:“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出语惊人,夏老连声称赞,并留宿、长谈、赠礼。这次游学生活毛泽东考察了广大的农村和一些城镇,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有了大体了解,为后来开展的革命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娄底市志中,没有毛泽东在1927年来娄的记载,但笔者在采访中得知毛泽东在“马日事变”后的确到过涟源七星街。1999年我在猫头山脚下的庵堂,见到了70多岁的阳惠南,他是阳右祥的孙子,他说他祖父在民国16年农历4月的一天深夜烧木炭回家,途经猫头山脚下时遇到了毛泽东,并提着马灯,将毛泽东送到了他的同班同学王蛟池家。2012年,我走访了王蛟池的儿子王文红,他说确有这么一回事,听他娘讲,毛泽东在他家只住了一天。2011年我走访了七里峡山村年过九旬的李遇星,他说毛泽东“马日事变”后到过星罗寺,并在寺中留宿,还在寺墙上写了“星辰临佛殿,罗汉镇山门”的对联,这是寺中与毛泽东交谈过的老和尚翠林法师亲口告诉他的。从上述分析,毛泽东离开王蛟池家就去了星罗寺,综上所述,毛泽东1927年去过七星已是毋庸置疑。
2014年3月5日下午,我在苍山居访问了刘且候的侄孙刘仲辉,他说1916年毛泽东在叔阿公家住了半个月,是叔祖母在生时对他说的,她是1960年去世的。我还看了刘家家谱,刘且候病逝于1919年农历9月24日,年仅24岁。据说毛泽东在天籁寺留下了“千山拱立气吞虹,长箫天造非人工,好处修心养性地,盖天钟秀馋帝王”的诗,这诗所写时间只能是在1916年、1917年或1927年。不过此诗是否是毛泽东的真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从诗的气势、抒发的情怀来看,我认为应该是毛泽东的杰作。“千山拱立气吞虹”大气磅礴,有吞吐宇宙之势,“长萧”指圣岩洞,洞中汇集的地下水与孙水河相通,其流水声有如天籁之音,天籁寺的取名就源于此,这几句诗极赞祖国山河的壮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星辰临佛殿,罗汉镇山门”对仗工整,气势威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让人感觉到青壮年时期毛泽东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吓倒,而是一个镇定自若,顶天立地,气吞寰宇的伟人。
当时血雨腥风,大批的革命者惨遭伤害,革命跌入低潮,正当党处于迷茫、彷徨的时候非常需要一位正确的领路人,而此时的毛泽东又是多么想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啊!这种情怀可以从“馋帝王”“星辰临佛殿”中影射出来。由此还可追溯他在湘江游泳时发出的感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见他这样的伟大抱负、勃勃雄心,于少年时期就植根在脑海中。由于毛泽东有改变中国、乃至改变世界的鸿鹄大志,所以在革命斗争中总是百折不挠,无怨无悔。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毛泽东满怀悲愤,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心,不畏敌人的追杀,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宣讲革命道理,就在哪里播下革命火种,并准备发动农民起义。毛泽东离开娄底不久,几经辗转,就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吹响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号角。
诗言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书法家呢!试问,古今中外历代帝王,人品、才华综合而论,谁能与其相比?
毛泽东在娄底留下的艰辛足迹,将在娄底人民心中永放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