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1月06日> > 第17版 > 新闻内容
挫折教育并非“吃苦体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普遍任性、心理脆弱,这是转型期的社会环境与传统的子女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互作用形成的。美国心理学界流行“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的说法,遭遇挫折很少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励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所以在教学中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挫折教育”不能等同于“吃苦教育”“失败体验”。给孩子适当的忽视、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适当的劳累,可以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产生乐观的品质。“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

  给家长们提出如下挫折教育建议:

  一、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放手,给予机会。生活情境因为有真实性和自然性,能使孩子充分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挫折的思考和把握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把握。在幼儿园,我们可创立系列教育活动,从小班开始,使幼儿逐步学会刷牙、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在中大班,则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训练幼儿自己穿衣、整理床铺、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排除这些自然挫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耐挫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在游戏中给孩子提供体验挫折的机会。家长和老师在设计的游戏中制造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或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设计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其次,设置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三、树立榜样,多鼓励,增强抗挫折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要注意家长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家长和老师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老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们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在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能力强弱等。这样,他必然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五、对幼儿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诱使“抗挫品质”的形成。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到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平时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心理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家长就应及时给予帮助,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

  六、教给孩子克服挫折的自我调节方法。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积压在心头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痛苦,因此要教给孩子排解情绪的方法。如到空旷的地方放声大喊、去公园散步、找朋友聊天、做运动转移注意等,但排解情绪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或伤害别人,也不能伤害自己。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孩子遇到挫折并难以克服时,要引导孩子对所遇到的挫折进行客观分析,改变对挫折的认识和情绪反应,藉以减轻痛苦和维护自尊心,求得心理上的平衡。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要引导孩子改变策略、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并且有时适当的运用“阿Q”精神、“酸葡萄”心理等,也不失为一种暂时解除因挫折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办法。

  让幼儿学会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并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战胜挫折的本领。(肖升红)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