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5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挖掘湘中传统文化遗产,助力复兴之路”为主题,在甘澍楼204室就“邓显鹤与湘学复兴的教育启示”主办学术研讨会。
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晚年号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他致力于对湖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终生从事湖湘文献资料搜集出版工作,最早发现、推崇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搜集整理王夫之遗作编成《船山遗书》;编纂《资江耆旧集》及《沅湘耆旧集》;参与《武冈州志》《宝庆府志》等方志的修纂。湖南后学尊他为“楚南文献第一人”。邓显鹤在教育方面诲人不倦,二十岁开始在安化龚氏家作塾师以谋生,道光六年(1826)选授宁乡训导,署理长沙府教授,道光二十三年(1843)应聘出任宝庆濂溪书院山长,发现、培养了大批英才。“三湘三杰”魏源、邹汉勋、何绍基都向他执弟子礼,受到他的器重。曾国藩自认为是邓显鹤的“私淑弟子”。而梁启超称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他去世之后,曾国藩亲自为他撰写了墓表,左宗棠则亲笔手书并题篆额。左宗棠另有挽联称:“著作甚勤,四海声名今北斗;风流顿尽,百年文献老南村。”
研讨会在严肃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论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提出洋务运动,还是谭嗣同献身戊戌变法,蔡锷、黄兴引领辛亥革命,湖湘近、现代仁人志士的卓越之举,都或多或少受到王夫之思想的影响。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是近代湘学勃兴的关键之所在,它促进了近代湖湘文化内涵的变革和发展,促成了湖湘文化精神传统的转变,继而形成为继宋代理学之后湖湘文化发展的又一高潮。对此,邓显鹤的揭橥宣扬之功不可磨灭,称他为湖湘文化的精神导师,可谓名副其实。
(王旭红 曾敏 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