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佩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持久的动力,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
在当前阶段,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没有系统的方针与政策,相关调查表明,当前阶段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首先,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够积极的帮助教师完成班级内的其他工作。其次,在小学阶段,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一般。这类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但是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不对学生加以及时的督促,他们便会产生学习上的懈怠心理,由此影响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小学生中也有一部分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甚至会捣乱,学习态度非常懒散,不能够及时的完成课后作业,甚至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
二、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非常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参差不齐,为此,小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家校活动的作用,要立足于在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和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发挥父母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持续健康的成长。
1.关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要想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父母必须关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认知中,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这就导致这类学生只能在学校内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学习,在家中则是尽情的玩耍,这会极大的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针对这样的现象,家长必须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要及时的与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并通过与学生谈话和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变得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当家长发现学生在近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好,正确率较低时,家长就要及时的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看一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在学校内注意力也不够集中的话,就应该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谈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父母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如俗话所言,言传不如身教,为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既要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教导,也要在行为上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在家中就应当按时起床,认真工作,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在父母的指引之下,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此外,父母也要注重言谈举止上的表现,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例如,当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要在一旁看电视或玩手机等,而应当与学生一起阅读书籍,提升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家长的榜样示范引领之下,实现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聘请孩子做家庭小老师
在学校,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敬,他们走出校门,在家或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就会产生一种想充当小老师的欲望。这时,能被爸妈聘为家庭小老师,来辅导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学习,一定会异常兴奋,高兴无比。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不仅理解,而且还要学会传授。他们也要像老师那样教“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习题等。这就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动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层次,而且更有助于他们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与家长在平等中达到了相互学习和沟通的目的,以此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白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之后,家庭成员才可以从事看电视等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