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1月28日> > 第12版 > 新闻内容
以无畏书写作家担当 ——读纪红建作品《大战“疫”》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古称文人,印象里往往是羸弱之辈,手无缚鸡之力,心有如云之志。改变我之成见者,乃纪红建。当我听说应中国作协之邀,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老师在国之战“疫”全力以赴时,要逆行武汉的消息,先是一惊,而后一叹,最后两行滚烫之泪从眼角奔涌而出,嘴里蹦出一句:红建乃真汉子也。

  于是拜读红建老师冒着染疫危险采写来的大作《大战“疫”》,感慨良多。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战“疫”,来得突然和猛烈,让世界猝不及防,幸喜现在的中国已不是过去那个谁都可以捏一捏的“软柿子”。如果把中国感染八万之众,全民禁足,武汉决战,比作“攻”,那么,现在疫情确诊人数六千余人就可以说是“守”了。由“攻”到“守”,中国经历何其不易,何其艰辛,只怕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来浅显地表达,纪红建的这本《大战“疫”》却很好地诠释了这其中的艰难与困苦乃至振奋!

  红建老师逆行武汉,入住的是一家叫“水神客舍”的宾馆。街上车辆极少,店面关门歇业,宾馆异常冷清,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成了他唯一陪伴。随着采访的深入,他发现,这只是武汉的一种表象,或者说是面对灾难时这座城市的一种自我保护。她的内心是温暖的,十分顽强,十分坚毅……用心聆听,武汉的寂静被火热的沸腾淹没了。这是生命的沸腾,是全中国的力量在救助武汉时产生的冲破困境的巨响。

  文字的力量在这一刻喷涌而出,作者看到,冷清只是表象,火热才是武汉的灵魂。而作为读者,被其极富表现力的文字深深地震撼,迫不及待地阅读下去。红建走进武汉的街道、社区、小区、企业、隔离点,采访这场战“疫”的更多参与者与见证者:患者、社区工作者、居民、教师、学生、司机、志愿者、个体户、保洁员、心理咨询师、进城务工人员等。采访的对象可以说囊括了中国社会行行业业,各个阶层,包罗万象,因为在这个中国历史的特殊时刻,每一位中国人都是英雄,都是主角,不会有一人缺席。著名作家王跃文曾说过:文学是向上、向善、向美的。《大战“疫”》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他歌颂的是这场战“疫”中,每一个武汉人,每一个援助武汉的参与者,以远超常人的毅力,与病毒进行顽强斗争,最后全胜收兵的故事。

  请看徐莹和雷华艳两位护士长不约而同地强调的两个问题:其一,她们没时间流泪,并不代表她们没有泪水。其二,面对灾难,面对死亡,不论是患者,还是普通市民,甚至包括医护人员,都会留下心理创伤。“对于这次疫情,我感悟最深的并不是害怕与死亡,也不是悲伤与绝望,而是责任二字。”涂盛锦医生说。这些普遍代表了作为战“疫”主力的医护群体的心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活在这个多灾多难地球上一个个普通的生命,普通人所有的脆弱、怯懦、犹疑,他们都有,但不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作为人的良知的感召下,他们战胜了这些不堪,成为真真切切的英雄。

  很欣喜的是,笔者看到书中,新化老乡邹智明也成为战“疫”大军中的一员,成为众多志愿者的代表之一。他大老远地从500公里外的家乡,驱车6个小时,驰援武汉,送白菜送苹果和其他物资,服务快一个月后,把支付宝里仅有的2320元钱以湖北省中医院的名义捐给了武汉红十字会。从《大战“疫”》中,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英雄就是自己,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就是每一位平平凡凡的中国人民。

  而作家,这个中国人民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也是这普普通通的英雄,一如纪红建,一如《大战“疫”》中所有的平凡人。纪红建,用无畏书写了作家的担当,向您致敬,向曾经、现在和将来的所有抗“疫”人致敬!(梁文武)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