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离不开人情酒的束缚,因为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笔者纵观近年来的人情宴席,人情酒基本上变了味,走了调,不但让酒席礼金“绑架”了社会人情,而且玷污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春节期间,笔者在与朋友小聚时,朋友向我吐槽,说近两个月以来,收到各类请柬近百张,那“嘀嘀嘀”的信息,如雪花般飘满了微信,光人情礼金就花去了两万元,这两万元的人情朋友圈里,有深交已久的,有“谈话投机”的,有掌握大印的,更有有去无回的。朋友的吐槽,让笔者无言回复,只有“戏谑”式地说了一句:谁叫你的人脉这么好!
无独有偶,前几天笔者去采访了一位刚登九十大寿的抗美援朝老兵,老兵生有4个儿女,且个个都有出息,按理说大可操办一番。可老兵断然拒绝了儿女的好意,非但没大操大办,反而把儿女给的1万元红包钱捐给了镇养老院,老兵的此举,深受村民称赞。
人情酒,确实令人无法摆脱,也没人敢跳出这个俗套,因为现实强过假设!如今被请去吃酒的人时常抱怨:喝酒把人给喝穷了,本来计划得好好的家庭开支,被一场场意想不到的人情酒给搅得捉襟见肘。可办酒席的人也在哀叹:空讨一场累,收到的人情钱能够保证酒席开销已是万幸,亏下来的是一屁股的人情债,当然,有部分人只赚不亏。
现在办酒席的攀比之风不断升级。价值不菲的各色果脯取代了瓜子、花生,菜肴由家禽家兽扩展到各种山珍海味,酒更是非广告中的名牌产品莫属。酒足饭饱后,主人家还得让每位红光满面的来宾揣上各式烟、糖、饮料、蛋糕等物满载而归。东家出手如此大方,各位前去喝酒的君子又怎好意思“小气”?纵是囊中羞涩,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人人都争先恐后地慷慨相赠。
适当的礼尚往来,有助于增进人们的感情交流,这一点没有错,但这需以真挚和尊重为基础。可是现如今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下,显然都逾越了交往的初心,容易催生人际关系的负能量。繁重的礼金,给每个家庭都造成了不少的经济负担,有人家庭甚至入不敷出,民间办酒泛滥,导致在外务工的人都不敢回家,这样的酒席早就失去了办酒的初衷,更让人情变得淡薄。
但为了人情与面子,人们还得无限期地继续在生活中扮演着请与被请的角色。人情往来不是错,人情泛滥才是错,我们都应警惕,只有让“办酒”回归传统的人情味,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情”涵义!(彭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