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03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我的老宅,我的家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王婷

 

(作者与弟弟、堂姐弟)

 

  前段时间听说在双峰老家发展的堂弟准备拍抖音,选址就在我们的出生地——一栋荒废的老宅。瞬间,关于老宅的记忆涌上了心头。

  老宅可能是村里海拔最高的地方了,从山脚爬上去足足有两公里左右,都是盘旋在树林里的羊肠小道。我和弟弟、堂姐、堂哥、堂弟5兄弟姐妹均出生在那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柴水方便的居住地是多少人羡慕的地方啊。

  老宅一共有5间房,都是土砖砌成的,呈一字型排开,伯父家一间,我们家一间,爷爷奶奶和叔叔一间(彼时叔叔尚未成家),剩下的就是厅屋和厨房了。厅屋的台阶很高,成年人倒是可以轻轻松松跨过去,但是作为幼童的我们来说,必须爬上台阶然后翻下来才能跨过台阶。

  老宅的左边是一棵高大的樟树,小时候的我们必须要几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却也是我们嬉戏游玩纳凉避暑的好去处。老宅的右边有一口水池塘,边上是满满的竹林。竹叶落在池塘边,踩上去松松软软的,舒服极了。要在现在,大人们可不敢让孩子们在水池边游玩的。前几日,儿子说到他回老家去过一个很好玩的地方,那里的墙连水泥都没有抹,很破旧,但是那里有一口水池塘,他还在里面抓过鱼呢。对于家乡的印象只有冬天的儿子来说,这绝对是他最深刻的记忆了。于是,我告诉儿子,那个老宅是妈妈和舅舅的出生地,那也是妈妈童年的记忆。

  在我4岁那年的样子,父辈们买下村里的保管室,在上面盖起了红砖楼房并且分了家。奶奶也为了照顾孙辈们,跟着我们一起搬离了老宅,只剩爷爷独居在那,直到去世。从新家通往老宅,全部是上坡路,行走非常乏力。小时候的我们,是不太愿意去老宅的。记忆中有一天晚上,应大人们的要求,我和堂姐去老宅陪爷爷奶奶。那时堂姐大约12岁,而我才8岁左右。不记得当时我们打的是手电筒还是火把了,森林犹如中了魔咒一般,疯狂地起舞,树叶与树叶的摩擦声,响遍十里。走到半山腰,堂姐忽然跟我说:“我们家还算幸福的呢!从来没有办过丧事。”幼小的我问堂姐,什么是丧事呀?堂姐说,就是死人啊。这么一说,让本来就胆小的我们更加恐惧了。不知道现在任教于双峰三中的堂姐还能否记得这段陈年往事。

  老宅留给我最后的印象是2008年大雪灾的那一年。天寒地冻,在外谋生的父辈们无法赶回老家过年,怕爷爷无法从井里取水,奶奶安排我和表姐还有表姐当时的相亲对象去给爷爷挑水。长时间的冰冻导致冰层都有几厘米厚了,我们三个费了好大劲才砸开厚厚的冰层用水瓢舀出来两桶水。就在那年秋天,独居在此几十年的爷爷突然过世,只剩老宅孤零零地在秋风中萧瑟。说来也怪,爷爷在世居住时,老宅好好的,爷爷走了,老宅也好似完成了它最后的使命,慢慢漏雨倒塌了。那年过年,我们整个大家庭念起爷爷都泪眼婆娑。近乡情更怯,老屋,让我们更念想。爷爷住老屋里时,正月初一我们各家相邀相伴去给爷爷拜年,爷爷会用一挂长长的鞭炮迎接我们,还会给孙辈们发个2块5块不等的红包。之后的日子里,我恋爱了,成家了,大年初一都是跟着老公一家去祭拜他们家的祖先。从此我再也没回过老宅。

  后来,断断续续听父辈们唠叨,老宅倒塌了,只剩下两间房子了,通往老宅的路杂草丛生,根本找不到了。每每听到,都黯然伤神。老宅的路荒芜了,满载我们童年记忆的路消失了。

  前几日,堂弟的抖音视频拍出来了,我惊喜地在里面找着老宅的记忆。晒谷坪的位置啊,水塘的位置啊,还有剩下的这两间房子当年是谁在居住啊,我隆重而又神圣地介绍给老公听。老公说他小时候去过我们老宅那里砍柴,只是被我爷爷追得落荒而逃。在那个连树木柴火都要偷盗的年代,自家的木柴绝对不允许丢失的。现在的人们,基本家家用上了液化气天然气,木柴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伴随消失的还有我们的爷爷。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一家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了。如果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带我的儿子们去老宅看看,让他们体会一下妈妈幼童时的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