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24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蜕 变 ——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袁杰伟

 

(双峰的李中旧居)

 

  一

  1920年初夏的上海,这天闷热潮湿。一个身着灰色长衫的22岁青年怀着满脸的兴奋和些许激动,在卢湾区(现黄浦区)霞飞路(现淮海中路)急匆匆地步行着。

  一会儿,他来到了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弄堂前停下了脚步,看着门楣,看看吊着兽形铁环的黑漆大门,他的双眼发着亮光,犹豫地举起了右手,扣动了铁环。

  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开处,是一个留着中分发型、双目炯炯有神、同样身着长衫的中年人。

  青年人激动地说:“您就是陈独秀先生吧?我叫李声澥,字印霞,湖南人,打听了很久才找到这个地方!”

  陈独秀看了李声澥一眼,说了声:“进屋说吧!”

  进门一看,门口“新青年编辑部”的木制招牌让他暗暗激动,终于,来了“圣地”,见到了“圣人”。

  这个青年叫李声澥,湖南湘乡石牛(今属双峰)人。石牛读私塾时,第一个带头剪掉了辫子!1913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入学后,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影响下,开始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参加社会活动。1915年,在毛泽东的组织下,学校原先的自治会改为学友会。他连续3年在学友会中担任文学部图书组组长一职,积极为同学们筹募图书,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这些书刊中,就有《新青年》杂志。1915年春期末,为反对由校长张干提议、省议会作出的要学生缴10元杂费的新规定,一师学生掀起驱逐张干的浪潮。毛泽东在学校后山的君子亭写传单,广为散发,历数校长张干办学无方、贻误青年,他也积极参与。在学友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1917年由毛泽东主持的工人夜校。这是毛泽东接触城市工人的开始,开办夜校的经验也被毛泽东运用到之后的工人运动当中去。1917年冬到1918年夏期间,李声澥担任工人夜班乙班的管理人员。大家见了他,都亲切地称他李先生!他亲眼目睹了他们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辛酸苦楚。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由于局势动荡,李声澥跟随老师来到上海做了一家古董店的学徒。

  1918年底,毛泽东在北平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工作,期间,经李大钊介绍他担任了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月薪八块大洋。在北平站稳脚跟后,毛泽东的经济来源总算有了保证,在紧张地勤工俭学中,他还不忘组织其他同学,帮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一批赴法留学的青年学子开始从北平出发,途经天津、浦口抵达上海,再从上海乘坐轮船去法国。毛泽东作为学生领袖,自然要给出国留学的同窗送行。

  青年毛泽东非常酷爱读书,对知识的渴望如饿虎扑食,因此在“北漂”期间,他仅有的六块大洋基本上都拿来了聊做学习之用,待到启程送别赴法学子时,囊中空空如也的他只得东拼西凑买了张去天津的火车票。上了火车后,再向其他同学借了10元,这才凑够了去浦口的火车票钱。

  但火车抵达浦口后,青年毛泽东已是囊中羞涩,仅有的一双皮鞋也被小偷给偷走,正在无所施计之时,恰巧他遇上了李声澥。

  老远见到低头徘徊的毛泽东,李声澥猛然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毛泽东回转身子一看,居然是多年未见的好友李声澥。好友见面分外热情,李声澥邀请毛泽东去了他在浦口的临时住处,热情招待他吃了顿饱饭,席间,二人叙说了多年各自的人生阅历。当李声澥得知毛泽东的处境后,二话不说,拿出钱给毛泽东买了去上海的车票和皮鞋,并将身上所有的钱基本都赠给了毛泽东做路费。17年后,毛泽东在陕北窑洞与斯诺谈到这位故友时便称呼他是自己的“救命菩萨”。

  李声澥不忘追求进步。这次李声澥跟陈独秀的谈话很投机,陈独秀不仅提议他改名李中。陈独秀还希望李中,要胸怀全局,胸怀中国,为中国革命的事业进行奋斗,有清醒的阶级觉悟。同时,陈独秀建议李声澥当一个产业工人,他说去当产业工人,争取实现从知识分子到工人的觉悟蜕变,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化。然后利用工人这个身份,广泛发动工人、组织工人,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

  但是,到哪个厂去当产业工人呢?已经改名的李中心想,要去就去上海最大的工厂,这样才能发动、组织更多的工人。当时上海最大的工厂是哪一个呢?

  江南造船所是清末官办机器造船厂,也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上海产业工人的基地,聚集着上万的产业工人。此时船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正好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

  李中于是进了江南造船所。

  江南造船所招工条件极为苛刻,由于李中没有工作经验,便安排他干最苦最累的力气活:打铁!而且规定:开始没有工资,技术熟练了才能拿工资。

  李中想到陈独秀教导的“蜕变”,要完成身份的“转化”,便一口答应了。他使出深身解数,完全豁出去了,让辛劳的汗水刷洗去他身上知识分子的“臭气”。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什么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切割、扭转、错位、锻接等工艺便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厂里的老工人都赞叹说:“真是一把好手!”

  这样,第一个月,厂里给他算了6元钱的工资,从第二个月起,就把他的工资标准定到了12元。

  江南造船所有很多湖南人。李中身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在语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其他人而言,湖南话很难听懂,而李中恰巧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湖南人聚集的地方开展工人运动。可以说,江南造船厂是联系工人阶级、发展工人运动一个很好的据点。李中便通过同乡和知心的工友,广泛联络工人群众。这一切令陈独秀欣喜异常,就邀李中与自己同往。正是在陈独秀的居处,李中得以结识上海发党组织发起组的成员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李启汉和俞秀松等。

  三

  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此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伊始,便在陈独秀的指导下,通过写信联系、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方式,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江南造船所的打铁工人李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工人党员。他是以工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他不是一般的工人,是从知识分子转化为工人的,所以非常有意义。陈独秀对李中也格外看重,邀请李中与他同住。这绝对不是一般的私人感情,而是陈独秀对工人阶级的看重。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多名党员,其中工人只有4名。人数虽少,却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阶级基础和它的初心、使命、目标、任务等。产业工人党员的出现,表明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联系了起来。自此,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产业之一造船业与党的早期革命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李中是标准的产业工人,而且是机器工人。陈独秀发展李中为党员,培养他的阶级觉悟,指导他发动工人、组织工人。

 

 

 

 

 

 

 

 

 

 

 

 

 

 

 

 

  四

  李中入党后,深入群众开展工人运动,还积极为工人刊物《劳动界》撰稿,以通俗明了的语言向工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1920年9月26日,李中以海中造船所工人李中署名,在《劳动界》发表《一个工人的声明》,李中旗帜鲜明地喊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这是第一次由产业工人发出的觉醒心声,那些观点犹如电光火石,为工人们追求自由和解放拨开迷雾,指引方向。这篇宣言一直被史学界作为工人阶级觉醒的先声而广为引用。1920年10月3日,受中共上海发起组委托,李中和杨树浦发电厂工人陈文焕联名发起筹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筹备发起会在新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召开。作为筹备会书记,李中主持并担任了临时主席,他在报告工会的情况时说,工会要帮到“五不”:第一,不要变为资本家利用的工会;第二,不要变为同乡观念的工会;第三,不要变为政客和流氓把弄的工会;第四,不要变为不纯粹的工会;第五,不要变为只挂招牌的工会。到会工人七八十人,李中主持会议,陈独秀、杨明斋、李汉俊、俞秀松、李启汉等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陈独秀指导草拟的《上海机器工会简章》。

  1920年11月2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凤阳里,上海机器工会在此召开了成立大会,李中担任大会主席,并报告了机器工会从筹备到成立的经过,孙中山、陈独秀、胡汉民、戴季陶、杨明斋等社会知名人士到会祝贺,并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孙中山的演讲竟达2小时。当天与会者近千人,场面十分热闹。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会,中国的先进分子走向工厂,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中转为正式党员。

  上海机器工会正式成立后,李中负责组织日常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办英文义务夜校、组织工人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等。工会还创办了自己的出版刊物《机器工人》,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受工人喜爱。在很短的时间内,工会的会员就从几十人发展到300多人,这些会员遍布上海的各大工厂,如江南造船厂、原生纱厂、电灯厂等。工会的影响甚至引起国外的注意。1920年底,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世界工人劳动联合会”执行部总干事罗勃朗专门写信祝贺上海机器工会。

  1921年8月11日,为贯彻党的一大提出的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党对工人运动领导的精神,党中央在中国产业中心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作为书记部的重要成员,李中等26人联名发出宣言,豪迈宣告,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发生“二七”惨案,工人运动也由此转入低潮。为保护工人力量,上海机器工会改名为上海机器工人俱乐部,仍然发挥着工会组织的作用。李中继续领导工会的革命活动。1925年5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李中积极发动工人投入罢工斗争。李中的这些活动引起了上海法租界和北洋军阀的注意,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中,李中不幸被捕入狱,后经多方努力营救获释。此后,李中脱离党组织返回湖南双峰从事教育工作,开办求实学校,教授新学,培养学生数以千计。

  新中国成立后,李中几次写信给毛泽东要求重新参加党的工作。毛泽东曾接连3次回信邀他进京。1951年7月9日,李中在赴京途中染病,不幸病逝于益阳南县,时年54岁。

(原载中国报告文学术核心期刊《时代报告》杂志2021年第10期,有删节)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