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市直机关 羊文超
金钱是个好东西,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喜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与老伴张紫英都是工薪族,一生不贪污,不受贿,办寿酒不受礼,工资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六口之家,80年代以前刚够温饱,90年代开始有点积蓄,近十年才算比较富裕。我俩的月养老金1万多元,人均近6000元,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思想要与时俱进,我改变过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的老习惯,不当“守钱奴”,要舍得用钱。常言道,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要用才有价值,不用是存在那里的数字。钱用了才是自己的,不用存在银行,不一定是自己的。但也不能乱用,挥霍浪费,君子花钱,用之有道。
买书舍得用钱。书是我的精神财富,看书是我的精神粮食。早在五六十年代,生活还不够温饱,可我已买好《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斯大林全集》,是邵东第一家。以后陆续买好《刘少奇选集》《周恩来选集》《陈云文选》《胡耀邦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特别喜欢习近平著作,出版一本就买一本,已买16本。还有文史传记、诗词小说、工具辞典、养生保健书籍等,共藏书6000册以上。我和老伴都喜欢看书看报,每天上午进书房,在书林中散步,在书海中游泳,其乐无穷。
日常生活舍得用钱。穿衣不买名牌高档,热天有丝绸衣,冬天有鸭绒服,盖鹅绒被。食除普通膳食外,注重高蛋白质保健食品,早餐吃羊奶、鸡蛋,晚上吃酸牛奶、4种水果、5种蔬菜。在老市委机关大院住了30年,老房新装修,现住进镇星恒苑小区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装北方一样的暖气御寒。通讯早已用智能手机,发微信通话,在网上购物,买东西都“扫一扫”,基本不用纸币。做时尚老人,健康快乐每一天。
旅游舍得用钱。住在老市委大院的老年人有一千多人,我分为六类。一类夫妻两个都离世;二类两个有一个离世;三类两个都患病,有的住在楼上好几年未下楼了;四类一个有病一个身体好;五类两个身体都好,80岁不外宿;六类两个身体好,还在外地旅游。我俩很幸运,属后者,年事已高还能外出旅游。10多年来,我们走遍21个省市的51个县市,北至辽鲁,南至粤琼,东至苏闽,西至陕甘,足迹涉及100多个大小景点。我们瞻仰韶山、延安、一大会址;拜访了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故居;参观了故宫、中山陵、曲阜、黄帝陵、杜甫草堂等人文景观;品味了泰山、西湖、金石滩、都江堰等自然景观。我俩自由参观,探幽寻奇,边看边记边拍照,珍藏于相册,编撰回忆录。
做公益事业舍得用钱。我们老家修公路捐款三千元。中央号召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与原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二支队覃文魁、李植的儿子李平每人捐1万元,自费编印《湘中红色文化》资料三辑,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夕湘中地区地下党、地下武装、衡宝战役的红色故事。每期印500至700份,发娄底、邵阳各地的党政军领导及有关单位,还发至学校。我主编《湘川羊氏通谱》和全国《羊氏聚居地通谱》,带头各捐1万元,弘扬传统羊氏历史文化。我觉得街心社区、镇星恒苑小区物业人员很辛苦,每年春节进行慰问,已花费3600元。
扶贫济困做善事舍得用钱。我俩心地善良,遇到别人有困难都去帮一把,助人为乐。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天灾。印尼海啸、汶川地震、台湾水灾、新化洪灾,去年郑州抗洪,都慷慨解囊。二是患病。浙江磐安县大皿村两个白血病患者,邵东羊令孙女患癌症,新化农民刘继宗患腔梗住院,都捐一千至三千元。三是助学。街心社区有个贫困学子,父亲患尿毒症,爷爷奶奶从农村迁来的,全靠母亲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无钱上学,我俩得知后,上门鼓励,送去五千元,答应每年资助1万元至大学毕业。从2018年有记录以来,我们共捐款98400元。
我们为什么常做善事?一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美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二是我入党不忘初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做善事好事是我家的家教家风,祖父带我修行人石板路、不办寿酒买套锣鼓赠送给青年人;母亲给邻居困难户送米送钱度难关,是润物无声的教育。四是养老金是社会纳税人的钱,乐善好施、回报社会是理所当然。五是医学专家说,助人为乐,有益心身健康。行善有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喜,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六是不过多将钱留给子孙,有利于培养子孙自强自立的品格。汉宣帝朝的太傅疏广,宣帝赏赐他黄金,他却不让子孙沾边。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财益其过。”无论子孙是贤是愚,钱太多都不是好事。
这就是我的金钱观,也是我们夫妻年逾九旬仍坚持行善、身体健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