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角膜捐献登记现场)
4月11日晚上7点20分,在新化县吉庆镇坪塘村杨桥村“湖南好人”李传华的家里,兄长李传南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3岁,他用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大爱之举,为生命画上了完美句号。
弟弟不离不弃照顾十年,用行动演绎手足情深
李传南家住新化县吉庆镇坪塘村。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在广东省顺德市骑电动车不幸摔倒造成颅骨严重损伤,生命垂危,经两个月的抢救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成了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由于身体原因,李传南一直未婚,无妻无子女。
出事后,弟弟李传华每天守在医院病房日夜照顾,坚持陪他聊天回忆童年趣事,帮助他做肢体运动按摩,整整持续了三年。2015年1月,奇迹发生,李传南在弟弟的精心照顾下可以从嘴巴里吃东西了,从一级植物人恢复到有了自主意识。之后两年弟弟又陪着他在医院做康复训练。
2017年1月份,弟弟带着他回新化县老家继续照顾,全天候守护在身边,帮其喂饭、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从没有一句怨言。10年以来,是兄弟亲情支撑着李传华,每每说起此事,他总说:“哥哥只有一个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在新化县,提起李传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他在生活中演绎人间真情,传递温暖,2021年荣登“湖南好人榜”和“第五届新化县道德模范”。
留下生命馈赠,传颂“好人”精神
“他生病的这些年,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性了,但是眼角膜可以帮助其他人重见光明,遗体可以奉献给医学研究,希望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为了完成老兄生前遗愿,李传华主动联系了新化县红十字会。他介绍说,像我老兄自从车祸后身体就不行,去年又发现患恶性肿瘤,很早之前哥哥李传南就有去世后为社会再多做些贡献的朴实愿望,也与家人商量过,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当晚,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和娄底市红十字遗体捐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接收站工作人员连夜赶往新化县吉庆镇,帮助李传南完成了遗愿。
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遗体和角膜捐献是一种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利他行为,人体器官捐献让死亡和重生通过人性的善意神奇地连接在一起。娄底爱尔眼科医院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分别作为“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娄底分站”和“娄底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站”,不仅为志愿者打通了角膜和捐献遗体的爱心渠道,更是为很多因角膜病致盲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据了解,自愿捐献者可以到娄底市红十字会志愿登记或通过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签订人体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曹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