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无意间听一位长者说过这么一句话:父子、兄弟、夫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以前总以为上述关系是一种天生的铁的关系,丝毫也不容置疑不容改变,也改变不了。听长者这么一说,使我带着理性的思考对这些天生的铁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才觉得这种关系确实不是固化的,而是动态的。
就说父子兄弟,且不说皇帝家里为了皇位可以父子相害手足相残,就是普通人家,也有变为陌路的。多年前,新化曾经发生过为生儿子,争取一个生育“指标”而杀害亲女的案子。我曾采访过一个小时候被父母遗弃的女孩子,我问她:你对生父母有感情吗?她说:他们当初都遗弃我,我能对他们有什么感情?我听了颇感震撼,但细一想,难道这女孩错了吗?有些为人父母的,品行不端,对子女又没有尽到责任,以至子女对父母极端冷漠,甚至父母的后事也不去管。所以有些父母虽然有子有女,但却没有人来管其身后之事,其身后事还得依赖社会公众将其草草办理。没有对子女施爱,没有对子女尽责,难道这不是因果吗?
“兄弟姐妹”常常被用作比喻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间很亲的,乐观地估计也就一半吧。还有一半是不亲的,更有一部分,兄弟姐妹特别是兄弟之间可能是仇人。
兄弟是什么?农村俗话说:“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道出了传统农村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状态。小时候,也就是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是兄弟,长大成家后,便各自为家。各自为家又怎样?还是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兄弟之间,谁也别想占谁的好处。至于兄弟的老婆,更是要避嫌疑。兄弟的子女,则又是俗话说清了: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同胞兄弟之间亲,侄儿侄女就“表”了,三代上就“了”了。
夫妻关系就更为“动态”了,且不说“闪电”结婚,又“闪电”之间变为“前妻”“前夫”的,即使人到中年、子女双全,在外人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是有很多要离婚的。
人际关系中,最牢靠的一种关系叫“同事”。一个单位的同事,朝夕相处,利益与共,虽也有明争暗斗,也有“办公室政治”,也有“同处一室间,关系深如海”。但更多的,特别是在离官场较远的事业单位之间,由于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利益关系,所以是比较亲的。事业单位之间同事的关系,有点像传说中的“兄弟姐妹”。一些单位,特别是一些人员比较少、抱团又比较紧的单位的人,都说“我们是兄弟姐妹”,这话虽说不无矫情,却也有几分真实。
而真正的兄弟姐妹,细细一想,其实就是“同事”。同什么事呢?父母过生日,一起来祝贺;过年了,一起给父母拜年;父母生病了,一起伺候父母,给父母治病;父母过世了,一起办理父母的后事;父母百年之后,一起给父母挂青。有这么多事,只要活着,兄弟姐妹之间就有共同的事需要一起来做。兄弟姐妹,也就成了一辈子的“同事”。
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人情往来,与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并无区别。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的俗语,道出了人情往来脉脉温情下面无情的本质。
既然兄弟姐妹是同事,那就只有共同参与,才是兄弟姐妹。如果你不给父母亲拜年,如果你不孝敬父母亲,如果你不参与办父母亲的后事,如果你不给父母亲挂青,那么,你也就不是兄弟姐妹了。
也许你会说:“哪有这样的事?哪有儿女不孝敬父母的?哪有儿女不给父母挂青的?”当然,大多数的儿女是不会这样的,所以,“兄弟姐妹”至今还是一个散发着温情的词语。但是,不孝子女在生活中大有人在,他们是不配做“兄弟姐妹”的。孝,是做兄弟姐妹的基础性条件。(袁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