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需要什么?下次来,就给你换个软点的枕头。”5月12日,在夕阳红养老院,来自永丰街道松坪村的朱协兵一边给瘫痪的妻子肖良田铺被,一边说。“朱协兵确实是个好丈夫,只要在家就经常来看望妻子,还给她带吃的。25年不离不弃,真的不简单。”护理员朱女士在旁边点赞道。
1990年,经媒人撮合,朱协兵与肖良田从相识到走进婚姻的殿堂,过上如胶似漆的恩爱日子。1991年生下女儿朱燕。
朱协兵父亲退伍后担任过村支书。受传统家教的熏染,他勤劳肯干,起早贪黑,也没有打牌赌博、酗酒吸烟等不良习气。他在附近打零工,1993年在秋湖煤矿当合同工,下煤窑。年轻的肖良田圆脸,扎着2个长辫子,清秀娇美,人见人爱。来自石牛山村的她,传承了祖辈的秉性,吃得苦、霸得蛮,性格也温柔。里里外外的事,她拿得起、放得下。插田、扮禾,背树、砍柴,男人的活她会干;煮饭、炒菜,洗衣、做鞋,家务事也不赖。“妻子到我家后,做事很勤快,很麻利,2.2亩水稻她1个人1天就割完。”说起过去的妻子,朱协兵颇感自豪。
记得肖良田生下孩子,刚满月,碰上村里林木间伐,她不顾一切,和丈夫一起去背树。本来就有风湿的她,在过了两三天后就感觉身体不适,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她没想到的是,从此也埋下了祸根。
1997年,肖良田手指疼痛,不能做事,只能勉强做些煮饭、炒菜等轻活,虽然请医生开了药,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发展到手脚关节疼,只能靠拐杖走路,被诊断为类风湿,先后到邵阳、湘潭、长沙、广东等地治疗。到2020年,股骨头坏死,她完全不能走路,从此,大多数时间是躺在床上。现在的她完全像换了一个人,面色憔悴,脸部浮肿,牙齿脱落,肢体变形——过去的秀丽已荡然无存。
朱协兵父亲早些年去世了,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母亲身体也不好,有心脏病、哮喘,走几步就得歇息。“家庭生活压力大,我不能不外出挣钱。”朱协兵在秋湖煤矿干了10年,“下煤窑虽然工资高,但那是吃阳间的饭,做阴间的事,危险性很大。”说起那段经历,朱协兵至今心有余悸。幸亏命大,他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那是2002年9月,秋湖煤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之前他感觉心慌就提前请假回家,有幸躲过那次矿难。从此后,他就离开了煤矿。
生活虽然艰难,但还得要过。家里人老的老、病的病、小的小,朱协兵肩上的担子很不轻松。他又没有特长。于是,凭着能吃苦耐劳的优点,他就跟着一些老板走南闯北,走遍陕西、甘肃、广东、浙江等大半个中国做小工,抢修桥梁、道路,来维持一家人生计。
真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2014年8月20日,朱协兵唯一的女儿朱燕在新化打工时失联。那是肖良田生日先天。朱燕准备第二天回家。她说晚上和朋友去玩,然后就失联了。当时,朱协兵正在陕西打工,他直到9月2日才回来到新化报案,但破案难度大,至今仍杳无音信。
“世上还是好人多。我病后,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命苦的人更知道感恩,肖良田对照顾她的好人们感激不尽。
朱协兵在外打工时,家里来人不断。婆婆也关心媳妇,但终究年纪大,也很艰难。“有事你就打电话,我们第一时间赶过来。”邻居们给她说得最多的是这句发自内心的朴实的话语。树奶奶年纪也不小,但她一天不少于2次,帮肖良田洗衣服、煮饭、擦身、倒屎尿,俨然是贴身保姆;宋新姿,家里也有小孩要照顾,但只要肖良田一个电话,就会立马从1公里外的地方赶过来;就连王祝林家的小孩也经常帮着做这做那……帮扶责任人、县审计局局长王玉成,县审计局驻松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戴庆平和村“两委”干部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肖良田病情严重了些,已完全不能下床。朱协兵就只能在附近打零工,在村上蔬菜基地干活,但工资不高,很难维持生活。为了能放心外出挣钱,去年,就选择了把妻子安置在夕阳红养老院。今年因疫情影响,朱协兵目前还呆在家里,就三天两头地到养老院给肖良田送她爱吃的菜。
“妻子也时刻牵挂着我。我在外面,每次打电话,她都会劝我:‘你是高空作业,要注意安全,不要担心家里,要吃好、休息好,有事我会打电话给你。’”说起妻子,朱协兵感觉很温馨,丝毫也没觉得妻子是个累赘。
仔细看去,55岁的朱协兵皮肤黝黑,头上布满白发,沧桑的脸庞中分明透露出一丝坚毅和乐观。(谢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