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14日> > 第13版 > 新闻内容
墨中见笔笔言墨 ——卢锋其画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 邹少灵

  中国画是生命的艺术。主体表达、理解因人而异,面目千差万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画的探索与创新有成就但依然步履维艰,我们承悦更多的依然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巨匠如董源、巨然、赵孟頫、董其昌、黄宾虹等大师。对传统山水的阐释和批评,没有经验和参照,中西理论互补、融合、借鉴也因文化差异导致审美取向、评价体系标本纷呈。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和张仃先生的“恪守中国画固有的物质基础和内涵”,物论谁非,“底线在哪”,莫衷一是。但我认为,浅薄和浮躁只会让自身变得更加渺小。面貌来自于内心的修为,取舍决定于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责任。

  卢锋先生对山水画的传统认知是有责任的,取舍底线肯定。先生山水画的实践过程踪迹明显,他先自黄宾虹入手,上下游戈,在元画中探索用笔,明画中求取结构,唐画中追寻古朴,宋画中领悟变化。取黄公望、王蒙皴法与吴镇用墨较多,旁涩近代名家,熔铸取舍,已成面目。卢锋先生作画强调“写”字,尽管其书法并不彰显,但所作山水“写”性很强。观其作画笔法率性灵动,情感真灼,精神贯注,整体布局、点染收拾全在“书写”之中。“书者散也,书者如也”。书法之真谛妙在于散其怀抱,精神价值取决于书写者的品性和修为,先生领悟深刻,充分把握住“人”与“笔墨”的统一,所谓“书源心画”应即如此。

  卢锋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空灵、拙朴,除了得以上大家之润蕴,又在明清的“文人画”中吸收了不少营养,把那种隐逸高蹈的人格柔化在淡雅的水墨之中,把那种玄思妙想慢慢地不经意地流溢出来,再现笔墨精神。阴阳互补、知白守黑,注重文化生态和生命的再现与释放,把自己的内功、静思和情感和谐地统一起来,表现出来,达到心灵安顿、修身养性的目的,实非不易。

  卢锋先生1995年毕业于湖南省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当过博物馆长、文化局副局长,传统文化修养和行政管理水平,平添了他作品沉静、干练的画风和性格特点。但中国哲学和道德思想精深,传统文化宽广博大,先生技巧及画外功夫的修炼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然这不仅仅是卢锋先生个人的事情,是整个中国画坛都必须要坚持关注和不懈努力的。

  (作者系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一篇 下一篇
娄底广播电视报 地址:娄底市乐坪大道525号 电子信箱: ldgdb@163.com 热线电话:0738-8328916
备案号:湘ICP备19003865 邮发代号:41-124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工商广字004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