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有了亲戚的帮扶,日子越来越好了。你看,米、油都是亲戚送的。”10月15日,石牛乡两丝洪家村的聋哑妇女丁芬,指着大米和菜籽油边打手势,边呀呀叫个不停,邻居刘大娘当起了临时“翻译”:“她说“亲戚”是不胖不瘦的中年人,名叫刘跃春,去年到现在记不清来了多少次了,每次来不是送米,就是送油,春节还送红包。今年9月28日,为读小学的儿女送来衣服和文具用品,对他非常感谢。”
丁芬是个苦命人,自己天生聋哑残疾,21岁时嫁给了大她20多岁的老公,老公患有精神分裂症,难于沟通,家境贫困,属因残致贫的重症重残低保户和全村返贫监测户。2021年6月26日,县委统战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上门走访,发现他夫妻俩残病交加和家徒四壁的困境时,当即决定把他家纳入帮扶对象,下决心帮衬一把。通过当天的走访,把同样的另3户病残家庭也列入帮扶目标,实行“四对一”帮扶。工作队队长、村第一支书刘跃春唠起了“帮扶经”,“自此之后,定下一个规矩,即使再忙,每月的逢一和十五雷打不动,走访看望4户结对帮扶对象,千方百计解决临时救助、医疗补助等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尽到自己的责任。”
54岁的李火石与他50岁的妻子是易地扶贫搬迁户,都患有慢性病,长期靠药物治疗,经济困难。23岁的儿子大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闲耍度日。“是刘队长这个好‘亲戚’,帮我们找到了工作,全家3人,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李火石开心地说:“我在双峰县城开三轮车,堂客在县城服装超市搞缝纫加工,儿子在广东电子厂务工,有了这样的好亲戚,脱贫致富更有希望了。”
在石牛乡筷子厂,烧锅炉的李建标,心情激动。“我的亲戚是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燕,从去年6月到今年9月,前前后后10多次来看我了。”说起这个亲戚,李建标是满满的幸福:“去年过春节,刘部长送来了衣服和慰问金,今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送粽子、月饼,还委托工作队员送上节日大红包,送得全家心里暖暖的。”随后,一五一十地数落着亲戚帮扶得到的实惠:“种了4亩田,净赚2000元;低保金每年7980元,合作社入股分红360元,加上残疾、地力等补贴,离小康生活不远了,托亲戚的福呵。”
“工作队与全村9户脱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帮扶单位的11名干部和联村工作组,村干部与全村61户脱贫户结对帮扶。”县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李建群介绍:“自2021年6月16日,工作队驻村帮扶后,帮扶单位、工作队、乡联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四级联动’,把所有的脱贫户和监测户都包干到户、帮扶到人,因人而异、因户施策,量身定制教育,就业等帮扶措施,解决残疾人申请办证,户口迁移,宅基地审批等民生事项50多件,架起了干部、亲戚的连心桥,开通了扶贫致富的快车道。”
“持续巩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是我们搞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脱贫户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帮扶工作队员谭明说:“对于年龄不太大,有一定工作能力,能吃苦耐劳的帮扶对象,都是通过县里举办的春风行动、雨露计划等大型公益招聘活动,把他们送到县里的各级培训机构,培训后再安置上岗。”
目前,全村共有89位脱贫人口,包括其中的11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都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人人有技术,个个有特长,户户能致富。每到春节时,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回家过年,气氛闹得红红火火。昔日的贫困户、如今的脱贫户李寿桃道出了满心的喜悦:“我们村里,没有他们的倾心帮扶,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王玖华)